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花五律 谭嗣同 〔清代〕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白话文翻译:
湘江上的野烟轻轻飘荡,芙蓉花在晚晴中缓缓落下。 桂花在秋天的庭院中盛开,三更时分,夜露带着凉意。 花香随着云雾散去,人们趁着月光归家。 谁能理解小山的意境,惆怅之情遍布整个江城。
注释:
- 湘上:指湘江之上。
- 野烟:野外升起的轻烟。
- 芙蓉:荷花。
- 落晚晴:在晴朗的傍晚时分落下。
- 桂花:一种秋季开花的植物。
- 秋一苑:秋天的一个庭院。
- 凉露:夜晚的露水,带有凉意。
- 三更:古代计时法,指夜间的11点到1点。
- 香满:花香四溢。
- 随云散:随着云雾散去。
- 趁月明:趁着明亮的月光。
- 小山意:指小山的意境或情感。
- 惆怅:忧郁、失意的感觉。
- 遍江城:遍布整个江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主张变法图强,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被清政府处死。他的诗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湘江边的景色,通过桂花、凉露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忧郁。诗中“小山意”可能指诗人自己的情感,也可能暗指某种隐逸或超脱的意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夜湘江边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凉露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氛围。诗中“香满随云散”一句,既描绘了桂花香的飘散,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随风而逝。“人归趁月明”则表达了人们在月光下归家的情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最后两句“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和惆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谭嗣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 描绘湘江上的轻烟和傍晚时分落下的芙蓉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 描述秋天庭院中的桂花和夜间的凉露,通过自然元素传达出秋夜的凉爽和宁静。
-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 描绘桂花香随云雾散去,人们趁着月光归家,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 表达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暗示了诗人情感的深沉和无人理解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香满随云散”中的“随云散”比喻花香随风飘散。
- 拟人:“芙蓉落晚晴”中的“落”赋予芙蓉以人的动作。
- 对仗:“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中的“湘上”与“芙蓉”,“野烟轻”与“落晚晴”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湘江边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孤独。诗中通过对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人理解的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上野烟:湘江上的轻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芙蓉: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桂花:秋季开花的植物,象征秋天的到来和丰收。
- 凉露:夜晚的露水,带有凉意,象征秋夜的凉爽。
- 月明:明亮的月光,象征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小山意:小山的意境或情感,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惆怅:忧郁、失意的感觉,象征诗人的情感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湘上野烟轻”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A. 湘江 B. 长江 C. 黄河 D. 珠江
-
“桂花秋一苑”中的“一苑”指的是什么? A. 一个花园 B. 一个庭院 C. 一个公园 D. 一个果园
-
“香满随云散”中的“随云散”比喻什么? A. 花香随风飘散 B. 云雾散去 C. 人们归家 D. 夜晚的宁静
-
“谁知小山意”中的“小山意”指的是什么? A. 小山的景色 B. 小山的意境 C. 小山的情感 D. 小山的象征
答案:
- A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色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景色,表达隐逸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谭嗣同《桂花五律》: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而谭嗣同的诗则更多表达内心的惆怅和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诗集》:收录了谭嗣同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