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
时间: 2025-02-04 15:39: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
作者: 朱帆 〔近代〕
为赏春宵月一轮,轻舒闲步大江滨。
鄂城遥对黄州岸,灯影长堤接远津。
苏子去,赋犹存。临风我自诵雄文。
老来读史忧心甚,又向天涯吊古人。
白话文翻译:
为了欣赏春夜的明月,我轻松地漫步在大江边。
遥望鄂城,对岸是黄州,灯光的影子映照在长堤上,延伸至远方的渡口。
苏轼已经离去,但他的诗赋依然留存。面对微风,我自会吟诵他的雄伟文采。
年纪渐长,读史时心中忧虑甚多,又在天涯追思古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宵:春天的夜晚。
- 轻舒闲步:轻松地走,悠闲地行走。
- 鄂城:指现在的武汉市。
- 黄州:苏轼曾任职的地方,现为黄冈市。
- 赋:古代诗歌的一种,通常指较长的诗。
- 雄文:指气势雄伟的文章。
典故解析:
- 苏子:即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影响深远,被后人广泛传颂。
- 吊古人:追思历史人物,常常带有一种感伤或怀旧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帆,近代诗人,作品多表现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夜,诗人独自漫步于江边,借助月光和江水的映衬,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古人的怀念,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空下的情感与思想。
诗歌鉴赏:
《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与历史感怀的诗。诗人在春宵的月光下,轻松地漫步在江边,展现了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态度。前两句描绘了春夜的美景,月光照耀,江水轻荡,给人一种惬意的感觉;同时,鄂城与黄州的意象交汇,连接了历史与现实,增添了诗的深度。
“苏子去,赋犹存”一句,诗人通过对苏轼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人及其作品的怀念,强调了文学的传承与价值。同时,这也是对自己文学追求的一种自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与对文化的敬意。最后两句,诗人年华已逝,读史时心中产生忧虑,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结合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赏春宵月一轮:诗人因欣赏春夜的明月而出门,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
- 轻舒闲步大江滨:悠闲地在江边漫步,体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
- 鄂城遥对黄州岸:描绘地理位置,将两岸的城市景象联系起来,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 灯影长堤接远津:灯光映照下的长堤,给人以温馨而宁静的画面。
- 苏子去,赋犹存:提及苏轼,强调他作品的永恒性。
- 临风我自诵雄文:面对微风,诗人吟诵古人的伟大作品,表现出对文学的敬仰。
- 老来读史忧心甚:随着年龄增长,诗人对历史的忧虑加深,表露出人生的感慨。
- 又向天涯吊古人:在天涯海角思念古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灯影比作长堤的延伸,形象生动。
- 对仗:如“苏子去,赋犹存”,通过对照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月亮象征着思念与怀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的追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春夜中对古人和文学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宵:象征着青春与美好。
- 月亮:象征着思念与纯洁的情感。
- 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深邃。
- 灯影: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与人文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人漫步的地点是哪里?
A. 湖边
B. 山顶
C. 江边
D. 林间 -
诗中提到的“灯影长堤”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A. 冷清与孤独
B. 温暖与宁静
C. 喧闹与繁华
D. 迷茫与困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黄鹤楼》 by 崔颢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是描写月夜思乡的主题,但李白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思念。
- 崔颢《黄鹤楼》:描绘了更为宏大的历史感,而朱帆则将重点放在个人的感受与思考上。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
- 《近现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朱帆的《鹧鸪天 月夜江头漫步》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