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善伊凉曲,离别在天涯。
虚堂正相思,所妙发邻家。
声音虽类闻,形影终以遐。
因之增远怀,惆怅菖蒲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听到邻家的歌声时,产生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虽然歌声动听,但因为相隔遥远,无法再见面,心中愈发感到孤独和惆怅,尤其是菖蒲花让人更加感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伊凉曲:指的是《凉州词》,一种音乐曲调,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 虚堂:空旷的房间,表示孤独的环境。
- 所妙:指美妙的音乐或歌声。
- 声闻:听到的声音。
- 形影:形体和影子,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典故解析:
- 菖蒲花:菖蒲常与离别、思念相联系,古人认为它可以驱邪避害,因此在思念时提及菖蒲,寓意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詹,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抒情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离别的场景中,可能是作者在某个孤独的夜晚,听到邻居的歌声,勾起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唐代诗人常有的抒情风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邻家歌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孤独。开头的两句通过音乐引入,展现了美好的旋律与离愁别绪的对比,巧妙地将情感与环境结合。接下来的“虚堂正相思”一句,直白地道出诗人当时的情感状态,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从“声音”到“形影”,再到“惆怅菖蒲花”,每个意象都与思念相辅相成,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此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前半部分描述声响与思念的关系,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形影”的遥远和“惆怅”的情绪,引导读者体会到那种深切的离愁。最后提及的“菖蒲花”则为整个诗句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哀愁,仿佛在暗示着一种无奈的美丽。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善伊凉曲:诗人听到邻家的歌声,美妙动人,令人向往。
- 离别在天涯:这种美好的音乐却无法消除心中的孤寂,离别的痛苦依然存在。
- 虚堂正相思:在空旷的房间里,诗人的思念愈加明显。
- 所妙发邻家:音乐的美妙来自邻家,让诗人更加想念远方的亲人。
- 声音虽类闻: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身体和心灵的距离却是遥远的。
- 形影终以遐:即使声音相近,形影却远,表明思念的无奈。
- 因之增远怀:因此,思念的情感愈加深重。
- 惆怅菖蒲花:最后以菖蒲花作结,表达了因思念而生的惆怅。
修辞手法:
- 对比:音乐的美妙与离别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思念赋予了情感,使之如人般鲜活。
- 意象:菖蒲花的意象象征着思念与离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离愁与思念,通过邻家歌声的引发,展现了孤独的心境与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折射出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曲:代表美好的音乐,象征着美好与离愁。
- 虚堂:象征孤独和空旷的心情。
- 菖蒲花:象征思念与伤感,寓意深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伊凉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兴奋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 A. 月亮
- B. 菖蒲花
- C. 山川
-
诗中提到“声音虽类闻”,是什么意思?
- A. 声音很响
- B. 声音不清晰
- C. 声音听得见,但心灵距离遥远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抒发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欧阳詹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思念和离别,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思乡之情,而欧阳詹则通过邻家歌声表现孤独的思念,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