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养蚕图》

时间: 2025-01-11 19:52:14

昔年蚕事传馀杭,以纸裹种来维扬。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

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

三眠已老不食叶,腹中嫩丝含清光。

素丝吐尽结成茧,可怜自裹如入囊。

草山簇簇摘不尽,珠丸玉果盈倾筐。

缲车向风取凉意,轻轻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玄与黄。

传与江城田舍妇,曷不努力兴蚕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养蚕图
作者: 刘文如 〔清代〕

昔年蚕事传馀杭,以纸裹种来维扬。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
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
三眠已老不食叶,腹中嫩丝含清光。
素丝吐尽结成茧,可怜自裹如入囊。
草山簇簇摘不尽,珠丸玉果盈倾筐。
缲车向风取凉意,轻轻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玄与黄。
传与江城田舍妇,曷不努力兴蚕桑。

白话文翻译:

昔日养蚕的事情传到余杭,用纸包裹着蚕种来到维扬。
整个冬天霜雪并不太冷,几次把蚕种放在书楼里藏。
时光又到了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
蜷缩的小蚕活得像蚂蚁,手持鹅羽亲自分给它们。
这个时候吃叶子要用细叶,买叶子却要去城北乡。
一篮嫩绿的叶子没有沾雨,青青的颜色散发着轻香。
小蚕刚入眠时声音寂静,无风无雨调节着温凉。
越中的仆妇对此最熟悉,命她负责在西堂操作。
小蚕二次入眠后渐渐多吃,分箔满室又满床。
夜里添叶子直到天晓,声音如笔落纸般忙碌。
三次入眠的小蚕已老,不再吃叶,腹中藏有嫩丝的清光。
洁白的丝吐尽结成茧,可怜地自裹如入囊。
草山上的嫩叶摘不尽,珍珠般的蚕果充盈筐。
缲车在风中取凉意,轻轻地抽得冰丝长。
从此织成罗与绮,从此染成黑与黄。
这些成果传给江城的田舍妇,何不努力兴办蚕桑事业?

注释:

  • 余杭:古地名,今属浙江省杭州市。
  • 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是个重要的商贸城市。
  • 马头娘:指蚕神,古代人们在养蚕时会祭拜的神灵。
  • 鹅羽:用鹅的羽毛来分蚕,细致且轻柔。
  • 缲车:一种用来纺丝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文如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语言简洁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题养蚕图》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养蚕的过程及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养蚕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传统农耕文化。

诗歌鉴赏:

《题养蚕图》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养蚕的全过程,诗中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从蚕种的采集到丝绸的制作,表现出一种生动的农村生活画面。诗的开头以“昔年蚕事传馀杭”引入,既有历史感又富有生活气息,接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蚕的生长、养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语言简练,运用大量的生活细节,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蚕的生长与农妇的忙碌。特别是“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蚕的贪食与养蚕人的辛勤,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通过描写蚕的生长过程,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劳动的尊重,也传达出对农村经济的期待和对传统养蚕文化的赞美。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蚕事传馀杭:回顾往年养蚕的故事,强调传统的延续。
  • 以纸裹种来维扬:形象地描绘了蚕种的运输与播种。
  • 一冬霜雪不甚冷:描写了冬天的温暖,暗示养蚕的环境适宜。
  • 几番任向书楼藏:反映出养蚕者的细致与耐心。
  • 时光又到二三月:时间的流逝,标志着养蚕季节的到来。
  • 焚香试拜马头娘:祭拜蚕神,体现传统信仰。
  • 蜷蜷细种活如蚁:小蚕的形态,生动活泼。
  • 手持鹅羽亲分将:亲自喂养,展现关爱。
  • 此时食叶须细叶:强调养殖细节。
  • 买叶却向城北乡:反映了生活的现状与地理环境。
  • 一篮嫩绿不沾雨:新鲜的叶子,象征生机。
  • 青青颜色含轻香:通过色香描绘出叶子的诱人特质。
  • 头眠刚到声寂寂:安静的环境,适合小蚕休息。
  • 无风无雨调温凉:自然的调节,体现生态和谐。
  • 越中仆妇最谙此:特指当地熟练的女性养蚕者。
  • 命伊率事居西堂:指派她负责养蚕工作。
  • 二眠二起渐多食:描述小蚕的生长变化。
  • 分箔满室还满床:形象地展示了养蚕的繁忙。
  • 夜来添叶直到晓:描写夜间工作的辛苦。
  • 声如笔落纸奔忙:生动的比喻,表现工作紧张。
  • 三眠已老不食叶:小蚕长大后不再吃叶。
  • 腹中嫩丝含清光:暗示即将吐丝结茧。
  • 素丝吐尽结成茧:描绘吐丝的过程。
  • 可怜自裹如入囊:比喻茧的封闭状态。
  • 草山簇簇摘不尽:丰富的桑叶资源。
  • 珠丸玉果盈倾筐:形象地描述丰收的喜悦。
  • 缲车向风取凉意:描写纺丝的工具与过程。
  • 轻轻抽得冰丝长:形象地展现细丝的延展。
  • 从此织成罗与绮:蚕丝的最终用途。
  • 从此染成玄与黄:展示丝绸的多样性。
  • 传与江城田舍妇:将成果传递给劳动者。
  • 曷不努力兴蚕桑:呼吁大家珍惜与发展养蚕业。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声如笔落纸”来形容夜间工作的声音,生动形象。
  • 拟人:小蚕的状态描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 对仗:诗中多处存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养蚕的过程,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与农村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传统养蚕文化的赞美与对农妇辛勤劳作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勤劳与收获。
  • 桑叶:代表了养蚕的基础,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着财富与繁荣。
  • :象征着蜕变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马头娘”是指什么? A. 蚕神
    B. 农妇
    C. 养蚕者

  2. 诗中提到的“夜来添叶直到晓”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蚕的生长
    B. 养蚕的辛苦
    C. 田间的劳动

  3. “从此织成罗与绮”中的“罗与绮”指的是什么? A. 叶子
    B. 丝绸
    C. 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对比,刘文如的《题养蚕图》更注重细致的生活描绘与劳动的美,而《春晓》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两者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诗词研究论文集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诗句

昔年蚕事传馀杭,以纸裹种来维扬。下一句是什么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上一句是什么

一冬霜雪不甚冷,几番任向书楼藏。下一句是什么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上一句是什么

时光又到二三月,焚香试拜马头娘。下一句是什么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上一句是什么

蜷蜷细种活如蚁,手持鹅羽亲分将。下一句是什么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上一句是什么

此时食叶须细叶,买叶却向城北乡。下一句是什么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上一句是什么

一篮嫩绿不沾雨,青青颜色含轻香。下一句是什么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上一句是什么

头眠刚到声寂寂,无风无雨调温凉。下一句是什么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上一句是什么

越中仆妇最谙此,命伊率事居西堂。下一句是什么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上一句是什么

二眠二起渐多食,分箔满室还满床。下一句是什么

夜来添叶直到晓,声如笔落纸奔忙。上一句是什么

昔年蚕事传馀杭,下一句是什么

以纸裹种来维扬。上一句是什么

以纸裹种来维扬。下一句是什么

一冬霜雪不甚冷,上一句是什么

一冬霜雪不甚冷,下一句是什么

几番任向书楼藏。上一句是什么

几番任向书楼藏。下一句是什么

时光又到二三月,上一句是什么

时光又到二三月,下一句是什么

焚香试拜马头娘。上一句是什么

焚香试拜马头娘。下一句是什么

蜷蜷细种活如蚁,上一句是什么

蜷蜷细种活如蚁,下一句是什么

手持鹅羽亲分将。上一句是什么

手持鹅羽亲分将。下一句是什么

此时食叶须细叶,上一句是什么

此时食叶须细叶,下一句是什么

买叶却向城北乡。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