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遣》

时间: 2025-01-26 02:07:13

敝刺虽怀总未投,早知身世一轻沤。

长贫枉说千金赋,高卧犹存百尺楼。

已谢子鱼分讲席,还嗟夷甫覆神州。

绕门秋水菰蒲满,若问新盟有数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遣
——吴屯侯〔清代〕

敝刺虽怀总未投,
早知身世一轻沤。
长贫枉说千金赋,
高卧犹存百尺楼。
已谢子鱼分讲席,
还嗟夷甫覆神州。
绕门秋水菰蒲满,
若问新盟有数鸥。

白话文翻译:

即使我怀有才华,却从未施展出来,
早已知道自己的身世如浮萍般轻。
长久贫困无奈,白说什么千金的赋诗,
高卧于高楼之上,仍然保有一份心境。
我已辞去子鱼的讲席,
却还感叹夷甫的覆亡对神州的影响。
秋水环绕,门前菰蒲茂盛,
若问新盟,已经有几只鸥鸟飞来。

注释:

  • 敝刺:指自己的才华或文采,这里用“刺”作自谦的说法。
  • 轻沤:形容身世如浮萍般轻浮,不稳定。
  • 千金赋:原意为高价的诗赋,这里指的是写作的价值与贫困的对比。
  • 子鱼: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平原君赵胜,他的讲席即为政治上的高位。
  • 夷甫:指的是夷齐与甫,即为历史上著名的贤者,这里暗指周朝的覆灭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 菰蒲: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象征自然的丰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屯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清朝中期。他的诗风多受传统文人影响,常常蕴含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吴屯侯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屯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之时,可能是在经历了生活的困苦与对社会的观察后,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与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自遣》这首诗通过对自身才华和社会地位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感慨。首联“敝刺虽怀总未投”开篇直入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能未能施展的遗憾。随后,通过自谦的语气,作者提到“早知身世一轻沤”,指出自己身世的轻浮与不稳定。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以“长贫枉说千金赋”反映出长久贫困的无奈,暗讽那些高价的诗赋在苦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而“高卧犹存百尺楼”则表现出尽管身处困境,内心依旧保持着一份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后面几句提到“已谢子鱼分讲席”,揭示了他对权力与地位的放弃,心中不免对历史的兴亡感到惋惜。诗末“绕门秋水菰蒲满”描绘了一幅自然的美景,似乎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结尾以“若问新盟有数鸥”点出新盟的未知,留给读者深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抒发,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吴屯侯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社会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敝刺虽怀总未投:自谦之辞,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显露的惋惜。
  2. 早知身世一轻沤:自我意识到身世的轻浮与不堪,显示出对命运的无奈。
  3. 长贫枉说千金赋:长久的贫困使得高价的作品显得无意义,反映出生活的苦涩。
  4. 高卧犹存百尺楼:尽管生活艰难,内心仍保持追求理想的姿态。
  5. 已谢子鱼分讲席:放弃高位,表明对权力的超然态度。
  6. 还嗟夷甫覆神州:感叹历史的变迁,尤其是对国家命运的惋惜。
  7. 绕门秋水菰蒲满: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延续。
  8. 若问新盟有数鸥:对未来的未知与期待,留下悬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身世比作“轻沤”,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无奈。
  • 意象: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交织,形成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命的热爱,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敝刺:象征才华与理想。
  • 轻沤:象征身世的无根与不稳定。
  • 秋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迁。
  • 菰蒲:象征自然的丰盛与生机。
  • :象征未来的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屯侯的“敝刺”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他的财富
    B. 他的才华
    C. 他的地位
    D. 他的朋友

  2. 诗中提到的“子鱼”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孟子
    B. 平原君赵胜
    C. 夷齐
    D. 李白

  3. 诗的最后一句“若问新盟有数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失望
    D. 对历史的惋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自遣》的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个人境遇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对故乡的思念,而吴屯侯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 《登高》杜甫则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个人的愁苦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吴屯侯的思考相似但更具悲壮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