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睡起》

时间: 2025-01-11 23:02:37

碧天澄,清露滴。

花外数声残笛。

金鸭冷,玉屏空。

满庭秋影重。

新睡起,凤钗坠。

帘捲月光如水。

罗袖薄,晚寒轻。

小栏人倦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睡起
作者: 黄琬璚 〔清代〕

碧天澄,清露滴。
花外数声残笛。
金鸭冷,玉屏空。
满庭秋影重。
新睡起,凤钗坠。
帘捲月光如水。
罗袖薄,晚寒轻。
小栏人倦凭。

白话文翻译:

在清澈的蓝天之下,清晨的露水滴落。
花丛外传来几声残留的笛音。
金色的鸭子在冷风中呆立,玉色的屏风空荡荡的。
院子里满是浓重的秋影。
刚睡醒,凤钗掉落在地。
帘子卷起,月光像水一样倾泻而下。
薄薄的罗袖,轻轻感受到晚上的寒意。
我倚靠在小栏杆上,感到有些疲倦。

注释:

  • 碧天澄:碧蓝的天空清澈明亮。
  • 清露滴:清晨的露珠滴落。
  • 残笛:指的是余音未绝的笛声。
  • 金鸭冷:金色的鸭子在寒冷中显得孤单。
  • 满庭秋影重:院子里的秋影显得沉重,暗示秋天的萧瑟。
  • 凤钗:古代女子用的发钗,象征着女性的身份与美丽。
  • 月光如水:形容月光柔和而清澈,像水一样流淌。

典故解析:

  1. 凤钗:古代的女性饰品,常用来象征女性的身份与美丽,出现在许多古诗词中。
  2. 月光如水:常见于诗词中用来描绘月光的清澈与柔和,具有温柔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琬璚,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女性的细腻情感与生活情景,风格清丽婉约,常融入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创作于一个秋夜,诗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感受到夜晚的寒意与秋天的萧瑟,体现了对生活细腻的感受与思考。

诗歌鉴赏:

《更漏子·睡起》展现了一幅清丽的秋夜图景,诗人在醒来之际,透过窗帘,感受到外界的种种细微变化。开篇“碧天澄,清露滴”展示了秋天的清晨,万物清新,诗人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接着“花外数声残笛”,几声残笛犹如秋日的余音,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金鸭冷,玉屏空”展现了孤寂的感觉,金色的鸭子象征着孤独,玉屏则暗示着内心的空虚。全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在反映内心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思考。最后“罗袖薄,晚寒轻”让人感受到晚秋的清冷与诗人的倦意,整首词洋溢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碧天澄,清露滴”:描绘清晨的宁静,天空和露水的清澈。
    • “花外数声残笛”:听到花丛外的笛声,给人一种孤独感。
    • “金鸭冷,玉屏空”:金鸭代表孤独,玉屏则象征内心的空虚。
    • “满庭秋影重”:秋天的影子沉重,暗示了时节的变化与感伤。
    • “新睡起,凤钗坠”:刚刚醒来,凤钗掉落,象征着失落与无奈。
    • “帘捲月光如水”:月光通过窗帘洒入,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罗袖薄,晚寒轻”:薄薄的衣袖感受到晚上的寒意,突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
    • “小栏人倦凭”:人物疲倦地倚靠在栏杆上,体现出一种无奈的倦怠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光如水”,将月光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如“残笛”给人以生命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的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碧天:象征着晴朗与清新,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清露:代表清晨的纯洁,暗示新的开始。
  • 残笛:象征着未尽的情感与孤独。
  • 金鸭: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月光:象征着柔和与宁静,传达出一种梦幻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凤钗”象征什么? A. 男性身份
    B. 女性身份
    C. 自然景物
    D. 文人雅趣

  2. 诗中提到的“残笛”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自信
    D. 激昂

  3. “月光如水”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细腻情感,表达了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描写月亮与自然,表达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慨,虽然主题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