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水石榴枇杷图 其一》

时间: 2025-01-11 22:53:33

凉风萧飒红锦裳,翠袍渐染胭脂香。

琅玕枝重压欲折,青女欲拆珍珠囊。

金钢碾碎鸦鹘石,绛绡迸出玲珑色。

葡萄酒尽蔗浆空,一颗灵丹透诗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萧飒红锦裳,
翠袍渐染胭脂香。
琅玕枝重压欲折,
青女欲拆珍珠囊。
金钢碾碎鸦鹘石,
绛绡迸出玲珑色。
葡萄酒尽蔗浆空,
一颗灵丹透诗骨。

白话文翻译:

凉风轻轻吹拂,红色的锦袍随风摇曳,
翠绿色的衣裳渐渐浸染着胭脂的香气。
琅玕树枝因为沉重而弯曲,仿佛要折断,
青色的少女想要拆开珍珠囊。
金刚石被碾碎,像乌鸦翅膀的石头,
绛色的丝绸绽放出玲珑剔透的色彩。
葡萄酒喝尽,甘蔗汁也空了,
而一颗灵丹却透出诗的骨髓。

注释:

  • 凉风萧飒:形容秋风凉爽而清晰的声音。
  • 红锦裳:指红色的锦绣衣裳。
  • 琅玕:一种植物,常用于形容珍贵的东西。
  • 青女:青色的少女,暗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 金钢碾碎:比喻坚硬的东西被摧毁。
  • 绛绡:一种红色的轻薄绸缎。
  • 灵丹:比喻珍贵的药物或灵感。

典故解析:

  • 琅玕:在古代文人笔下多用来象征珍贵的事物,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愿望。
  • 青女欲拆珍珠囊:可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寓意着追寻爱情或美好生活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宁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往往富有浪漫色彩,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以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感受,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若水石榴枇杷图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的诗作,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诗中通过对凉风、锦裳、胭脂香和琅玕枝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人在此刻将自然的美与人性的柔情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画面。

诗的开头以“凉风萧飒红锦裳”引入,给人以清凉的感觉,仿佛随着风的吹拂,衣袂飘飘。接着,“翠袍渐染胭脂香”则将自然的景色与人的美丽结合,形成一种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琅玕枝的“重压欲折”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而“青女欲拆珍珠囊”则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意象更为丰富,金刚石的碾碎象征着坚硬与脆弱的对立,而绛绡的迸发则展现了生命的绚烂与活力。最后一句“一颗灵丹透诗骨”,则是诗人对灵感与创作的深刻理解,灵丹象征着诗歌的精髓。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都表现得非常细腻,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凉风萧飒红锦裳:描绘了秋风的凉爽,红色锦袍随风飘动,表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2. 翠袍渐染胭脂香:翠绿的衣袍渐渐浸染上胭脂的香气,象征着美丽与芬芳的融合。
  3. 琅玕枝重压欲折:琅玕树枝因果实沉重而弯曲,表现出生命的沉重与美好。
  4. 青女欲拆珍珠囊:美丽的少女渴望打开珍珠囊,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5. 金钢碾碎鸦鹘石:坚硬的金刚石被碾碎,暗示着脆弱与坚强的对立。
  6. 绛绡迸出玲珑色:绛色丝绸绽放出精致的色彩,表现出生命的绚丽。
  7. 葡萄酒尽蔗浆空:酒与甘蔗汁的饮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消逝的快乐。
  8. 一颗灵丹透诗骨:灵丹象征着诗的精髓,表达了创作的深邃与内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青女欲拆珍珠囊”将自然与人性结合,赋予物象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脆弱与珍贵,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风:象征着清新与宁静。
  • 红锦裳:象征着美丽与华丽。
  • 琅玕:象征着珍贵与脆弱。
  • 青女:象征着青春与渴望。
  • 灵丹:象征着创作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女”是指什么?
    A. 青色的衣服
    B. 青色的少女
    C. 青色的天
    答案: B

  2. 诗中“金钢碾碎鸦鹘石”表达了什么意象?
    A. 坚韧与脆弱的对立
    B. 自然的美丽
    C. 爱情的甜蜜
    答案: A

  3. 诗中的“灵丹”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诗的精髓
    C. 财富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孤独感,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暗含对国事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