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集沈生予明府席上赋得春草》

时间: 2025-01-27 03:18:44

芳杜夺幽色,秦淮客路遥。

青莲邀笛步,绿锁赛工桥。

柔雨生三径,残烟认六朝。

梦归南浦里,几个别魂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下集沈生予明府席上赋得春草
作者: 谋堚 〔明代〕

芳杜夺幽色,秦淮客路遥。
青莲邀笛步,绿锁赛工桥。
柔雨生三径,残烟认六朝。
梦归南浦里,几个别魂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
在芳草丛生的地方,景致夺人眼球,秦淮河上的旅途显得漫长而遥远。
青色的莲花邀请着我轻声吹奏的笛声,绿色的锁链似乎将我拴在这座工艺精美的桥上。
细雨滋润着小径,残留的烟雾让我想起了六朝的繁华。
梦中归到南浦岸边,多少次分别,让我的灵魂感到无尽的消散。

注释:

  • 芳杜:芳草丛生的地方,杜指杜鹃花。
  • 秦淮:指秦淮河,流经南京,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名胜。
  • 青莲:青色的莲花,象征美丽与清新。
  • 绿锁:形容绿色的锁链,可能指植物的缠绕。
  • 柔雨:细腻的春雨,滋润万物。
  • 三径:指三条小路。
  • 六朝:指东晋至南朝的六个朝代,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辉煌。
  • 南浦:指南边的水边,常常用来唤起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谋堚,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词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常以自然景物和人事情感为主题,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的宴席上,诗人借春草之景抒发对故乡的思念,结合宴席的欢愉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融合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开篇“芳杜夺幽色”即刻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接着通过对“秦淮客路”的描写,表达了旅途的遥远与孤独。诗中“青莲邀笛步”描绘了悠扬的音乐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突显出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而“柔雨生三径,残烟认六朝”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雨滋润了小路,却也让人联想起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梦归南浦里,几个别魂消”更是直接表露了诗人在温柔的春夜中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与思绪的迷惘,表达了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散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极为丰富,既有生动的自然景色,也有深沉的人文情感,诗人通过细节的描摹,将春天的美好与思乡之情紧密结合,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芳杜夺幽色”:春草的芳香夺去了幽静的色彩,描写春天的鲜活。
    • “秦淮客路遥”:秦淮河的旅途漫长,暗示思乡的孤独与远行的无奈。
    • “青莲邀笛步”:青莲盛开,仿佛在邀请笛声的悠扬,展现春天的美好氛围。
    • “绿锁赛工桥”:绿色的植物像锁链一样缠绕,形容桥的精美与自然的和谐。
    • “柔雨生三径”:细雨滋润了小径,生机勃勃。
    • “残烟认六朝”:残留的烟雾让人想起六朝的盛世,历史感扑面而来。
    • “梦归南浦里”:梦中回到故乡南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几个别魂消”:对离别的感慨,灵魂似乎随着思乡之情而消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锁”比喻植物的缠绕,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青莲邀请笛声,赋予自然以生命,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对仗上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揭示了自然之美与人事情感的交织,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 春草:象征着新生、希望与美好。
  • 秦淮: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 青莲:象征清雅、高洁,寄托诗人对美的追求。
  • 柔雨:春雨的象征,传达生命的滋养与温柔。
  • 南浦: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淮”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上海
  2. “青莲邀笛步”中的“青莲”象征什么?

    • A. 骄傲
    • B. 清雅
    • C. 愉悦
  3. 诗中提到的“六朝”代表什么?

    • A. 一个朝代
    • B. 六个历史时期
    • C. 六个国家

答案

  1. B. 南京
  2. B. 清雅
  3. B. 六个历史时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谋堚《白下集沈生予明府席上赋得春草》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而谋堚则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交织表达出深沉的思绪。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