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

时间: 2025-02-04 15:26:40

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

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

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对书。

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
作者: 张元干 〔宋代〕

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
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
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对书。
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宁静的冬夜,我静坐在灯下,心中思绪万千,虽然战乱已经平息,但你我之间的距离依然存在。如今的生活虽然简易,但世态浮沉,我却不想去抱怨。白昼短暂,访客稀少,窗外阳光明媚,正是对书的好时光。故乡常常在梦中浮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我那小小的家中。


注释:

  • 干戈: 指战争或武器,形容社会动乱。
  • 输公已定居: 意指战争结束,公事已定,安定下来。
  • 生涯今易足: 生活变得简单,容易满足。
  • 世态莫嗔渠: 对世态的变迁不必去抱怨。
  • 晷短全疏客: 日影短,客人稀少,形容冬夜的孤寂。
  • 窗晴好对书: 阳光明媚,正适合读书。
  • 故山常入梦: 故乡常常出现在梦中。
  • 何日到吾庐: 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我的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明,号介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之后的安定时期,诗人面对平静的生活,思绪万千,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希望团聚的情感。


诗歌鉴赏:

《冬夜有怀柯田山人四首》以冬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深思与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首联“坐阅干戈扰,输公已定居”开篇即点明了社会的变迁与诗人的内心感受,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不安与生活的变化。

第二联“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接受,尽管生活变得简单,但对世态的变化他选择了不去抱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

第三联“晷短全疏客,窗晴好对书”生动地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孤独,短暂的白昼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晴朗的窗外又让诗人有了阅读的心情,这种对比加强了孤独感。

最后一联“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烈,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整首诗在冬夜的静谧中,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忧伤与浓浓的乡愁,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坐阅干戈扰”:静坐之中,心中思绪纷扰,因战乱而生的忧虑。
  2. “输公已定居”:虽然战乱已经结束,生活开始安定,但心中仍有挂念。
  3. “生涯今易足”:生活变得简单,内心却难以满足。
  4. “世态莫嗔渠”:面对世态的变化,诗人选择不去抱怨,体现出一种淡然。
  5. “晷短全疏客”:冬夜寒冷,客人稀少,暗示孤独感。
  6. “窗晴好对书”:窗外阳光明媚,适合静心读书,体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7. “故山常入梦”:故乡在梦中频频出现,表达思乡之情。
  8. “何日到吾庐”:对回归故乡的渴望,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不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涯今易足,世态莫嗔渠”,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时间比作白昼的短暂,表现孤独感。
  • 意象:如“窗晴”与“故山”,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豁达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干戈:象征战争与动乱。
  • 生涯:代表生活状态。
  • 窗晴:象征宁静与希望。
  • 故山:代表故乡与归属感。

每个意象在诗中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干戈”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友谊

  2. “晷短全疏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孤独
    C. 兴奋

  3.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诗中通过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答案:

  1. B
  2. B
  3. “故山常入梦,何日到吾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以月光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张元干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与心境的结合。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