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
张元干〔宋代〕
吏道虽余事,人情要饱谙。
家风端自守,句法有同参。
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
折腰与趋走,政恐未能堪。
白话文翻译:
虽然官场上还有很多事务需要处理,但人情世故却要十分熟悉。
家风要端正,自我修养要严格,诗词的句法要有共同的参照。
南边的水边波浪翻滚,西边的山上青翠如染。
但折腰趋附于权贵,恐怕难以承受这样的政治压力。
注释:
- 吏道:官场的事务。
- 饱谙:熟悉,了解透彻。
- 家风:家族的风气和修养。
- 句法:诗词的句子构造。
- 南浦:指南边的水边。
- 翻云浪:形容水面的波动。
- 西山:指西边的山脉。
- 滴翠岚:形容山的青翠景色。
- 折腰:比喻屈从或迎合。
- 趋走:追随或奔走于权贵之下。
- 政恐:政治上的恐惧或担忧。
- 未能堪:无法承受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修仲,号云溪,南宋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高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社会百态,关注人情世故和道德修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张元干为富修仲送行之际,富修仲将赴南昌任职。诗中既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也流露出对官场的隐忧,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开篇,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期许与担忧。诗人在前两句中,强调了在官场中,虽然事务繁多,但人情世故的熟悉程度更为重要,暗示了对官场潜规则的理解和应对之道。接着,诗人提到要端正家风和严格自我修养,指出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种自我约束的思想在古代士人中是十分普遍的。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通过“南浦翻云浪”和“西山滴翠岚”的意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南昌的自然美,形成了与人情世故的对比,似乎在提醒富修仲在追求官场利益的同时,别忘了自然、生活的美好。最后,诗人以“折腰与趋走”来警示,暗示在官场中屈从于权贵的风险,表达了对未来政治生活的忧虑,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条理,情感抑制而深邃,既有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又有对政治现实的冷静观察,体现了张元干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吏道虽余事:官场的事务虽然繁多,暗示了繁杂的官场生活。
- 人情要饱谙:人际关系和社交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 家风端自守:家庭的良好风气是个人修养的基石。
- 句法有同参:诗词的创作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 南浦翻云浪:描绘南边水边的景象,寓意生活的波涛起伏。
- 西山滴翠岚:描绘西边山脉的秀丽,象征自然的美好。
- 折腰与趋走:比喻在官场中屈从的无奈。
- 政恐未能堪:对政治生活的恐惧和不安,体现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浦翻云浪,西山滴翠岚”,展现了对称美。
- 比喻:折腰与趋走,形象地表现了对权贵的屈从。
- 描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官场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强调了人情世故的重要性和个人修养的必要性,同时对权力的屈从表示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生机与活力,代表着朋友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 西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反映出生活的另一面。
- 云浪: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官场,暗含挑战与不安。
- 折腰:象征屈从,反映出对权势的无奈与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人情要饱谙”,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官场事务繁多
B. 人际关系要熟悉
C. 家风要端正 -
“南浦翻云浪”中的“翻云浪”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官场的波动
C. 生活的挑战 -
诗中“折腰与趋走”指的是:
A. 向自然低头
B. 屈从于权贵
C. 追求个人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
- 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元干的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涉及对人生、权力的思考,但李白更多表现出豪放与不羁,而张元干则更为内敛与深思。两者风格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张元干诗集》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奉送富修仲赴南昌尉》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