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
时间: 2025-01-11 07:4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知君少以勇,曾向萧关战。
横刀突虏围,夺马伤胡箭。
当时独免归,猛毅边人羡。
今来提汉卒,寇盗清秦县。
未足贺功名,功名它日见。
白话文翻译:
我知道你年轻时就很勇敢,曾在萧关与敌军作战。
那时你横刀突入敌阵,夺取马匹、射伤胡人的箭。
当时你独自安全归来,令边疆的士人羡慕不已。
如今你带领汉军来捉贼,清剿那些侵扰秦县的盗贼。
还不值得庆贺你的功名,功名的事情日后再说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知君:知道你;君指的是赵仲宝。
- 少以勇:年轻时就很勇敢。
- 萧关:古代边关之一,象征战斗与荣耀。
- 横刀:形容在战斗中的勇猛。
- 虏:指敌人。
- 夺马:抢夺敌人的马匹。
- 胡箭:敌人射出的箭,指胡人。
- 猛毅:勇猛而坚定。
- 提汉卒:带领汉军。
- 寇盗:指抢劫者。
- 清秦县:清剿秦县的盗贼。
- 功名:指功劳和名声。
典故解析:
- 萧关:指的是当时边境的一个重要关口,许多英雄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事迹。
- 边人羡:指边疆的士人对勇敢的战士的敬佩与羡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俨亭,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山水诗和边塞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个人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为送别赵仲宝而作,赵仲宝即将出征,负责捉拿盗贼和维护地方治安。诗中既有对赵仲宝勇敢的赞美,也有对他日后功名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赵仲宝年轻时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在战斗中的非凡表现与勇气。开篇直入主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赵仲宝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勇敢精神的钦佩。接着,诗人回忆起他在萧关战斗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气概。诗中不仅包含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强调功名与荣誉的获得需要时间,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梅尧臣作为边塞诗人的特色。诗人在情感传达上采用了对比手法,既有过去的光辉时刻,也有现在的责任与担当,展示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知君少以勇:我知道你年轻时就非常勇敢。
- 曾向萧关战:你曾在萧关与敌人交战。
- 横刀突虏围:你勇猛地冲入敌人的包围。
- 夺马伤胡箭:抢夺敌人的马匹,射伤了胡人的箭。
- 当时独免归:那时你独自安全回家。
- 猛毅边人羡:令边疆的人们对你感到羡慕。
- 今来提汉卒:如今你带领汉军。
- 寇盗清秦县:来捉拿侵扰秦县的盗贼。
- 未足贺功名:现在还不值得庆贺你的功名。
- 功名它日见:功名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赵仲宝的过去与现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排比:在描述赵仲宝的勇猛时,使用了多个动词(横刀、夺马、伤箭),使得描写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勇敢的英雄,同时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态度,强调了责任与担当。诗人既欣赏赵仲宝的英勇,也希望他在新的职责中继续发光发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勇:象征着无畏与豪情。
- 萧关:代表着战斗与荣耀。
- 汉卒: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责任。
- 寇盗:代表着社会动荡与治安问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仲宝在诗中曾在哪里战斗?
- A. 长安
- B. 萧关
- C. 秦县
- D. 大明
- 答案:B
-
诗中提到赵仲宝的勇敢表现,主要是通过哪些动作体现的?
- A. 担任官职
- B. 横刀突围、夺马、伤敌
- C. 回家
- D. 结婚
- 答案:B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 A. 追求功名
- B. 淡泊功名
- C. 看重功名
- D. 绝不在意功名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从军行》王昌龄:同样描绘了战士的英勇与豪情。
- 《出塞》王翰:描绘了边塞的壮丽和士兵的豪情。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送赵仲宝永兴乾耀提举捉贼》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均体现了对勇士的赞美,但梅尧臣更强调责任感与淡泊名利的态度,而王昌龄则更关注战场的壮烈与英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