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洞倚霞壁,天窗露微明。
骖鸾去不返,啼鸟空相惊。
万木自亏蔽,扪萝复谁情。
白话文翻译:
在霞光映照的山壁旁,玉洞静静伫立,天窗微微透出光明。骖鸾(传说中的神鸟)已去不再归来,啼叫的鸟儿也只是徒劳地惊慌。万树丛中,光线渐渐被遮蔽,抚摸着藤萝,心中又有谁能够感知这种情感呢?
注释:
- 玉洞:指的是嵩山中的一个山洞,象征着清幽和美丽。
- 倚霞壁:意为倚靠在霞光照耀的山壁上,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 骖鸾:神话中的鸟,象征着美好和高远的追求,离去后不再返回,暗示着失去。
- 啼鸟:鸟儿的鸣叫,表达了惊慌和无奈的情感。
- 万木自亏蔽:万树的光芒被遮挡,暗示着环境的阴暗与孤寂。
- 扪萝:指用手抚摸藤萝,代表着对自然的亲近与思考。
典故解析:
骖鸾作为一种神鸟,常常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高洁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感。同时,藤萝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诗人通过抚摸藤萝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容斋,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其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尤其在山水诗中颇具造诣。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嵩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失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玉女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嵩山的玉洞与周围环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尤其是“骖鸾去不返”的意象,反映了人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终究难以实现的无奈。诗人在描写美好自然时,融入了自身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中“万木自亏蔽”的意象,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令人深思。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寻,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洞倚霞壁”:描绘出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暗示着美好与清幽。
- “天窗露微明”:通过微弱的光线,进一步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 “骖鸾去不返”:表现了对理想和美好的失落,暗示了人生追求的困难。
- “啼鸟空相惊”:鸟儿的鸣叫传递了无奈与孤独,增强了诗的悲情。
- “万木自亏蔽”:树木的遮蔽象征着人生的阴霾,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 “扪萝复谁情”:抚摸藤萝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情感的追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骖鸾比作理想与追求,通过其离去反映出失落感。
- 拟人:鸟儿的啼叫赋予了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体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展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玉洞:象征着隐秘而美丽的理想世界。
- 霞壁: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骖鸾: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美好事物的愿望。
- 啼鸟:传达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 万木:象征着生命的复杂与变幻。
- 藤萝:代表自然的亲近与对情感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骖鸾”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理想与追求
- B. 失去与孤独
- C. 自然美景
-
诗中的“万木自亏蔽”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人生的无常
- C. 对理想的向往
-
“扪萝复谁情”中“扪萝”的意思是:
- A. 摸索藤萝
- B. 抚摸藤萝
- C. 拔掉藤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玉女窗》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梅尧臣更注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集》
- 《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材料能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梅尧臣及其作品的背景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