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的形态与自然的景象。山像是一条盘踞的骊龙,山谷则如同骊龙的腮部。珠树在其间生长,仿佛是等待明月的光辉来采摘。诗人感叹不必去海岸边寻找珍珠,因为笑看那些蚌壳,却还未孕育出珍珠。
注释
- 骊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象威武,常用以比喻雄伟的山脉。
- 珠树:指的是长有珍珠的树,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 明月:象征光亮与纯洁,诗中意指美好的理想或境界。
- 循海隅:意为沿着海边,表面上指寻找珍珠,实际上隐喻追求虚无的目标。
- 笑蚌未成胎:意思是看到那些蚌却还未孕育出珍珠,从而感叹不必追逐那些尚未成形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竹溪,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梅尧臣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 其三 含珠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中通过骊龙与珠树的形象,展现了山与谷的壮丽与细腻。首联“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和深邃,仿佛一条龙在盘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联“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理想结合,珠树的存在象征着美好,而“谁采明月来”的发问则引人思考,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并非易得。最后一句“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则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淡然,表达了对追求虚无目标的微笑与不屑,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他在现实中寻求理想、追求美好的心路历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为骊龙蟠:山脉如龙蜿蜒盘踞,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
- 谷作骊龙腮:山谷如同龙的腮部,意象生动,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 珠树存其间:在山与谷之间,生长着如同珍珠般美丽的树木,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谁采明月来:暗示着人对完美与理想的追求,明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何须循海隅:不必去寻找遥远的事物,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笑蚌未成胎:对未成形的事物不必过于执着,体现了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骊龙,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两联之间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提问:使用“谁采明月来”引发思考,增加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悟,体现了追求美好与淡然处世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龙:象征力量与壮丽的自然。
- 珠树: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寄托了对理想的向往。
- 明月:象征光明与希望,代表追求的目标。
- 蚌:象征未成熟的事物,隐喻对目标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将山比作什么?
- A. 龙
- B. 蚌
- C. 树
- D. 月亮
-
诗中提到的“珠树”象征什么?
- A. 珍贵
- B. 普通
- C. 复杂
- D. 晦涩
-
诗人对于“未成胎”的态度是?
- A. 追求
- B. 不屑
- C. 渴望
- D. 忧虑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梅尧臣的诗多描绘自然之美,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心境的表现,两者在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