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三桑原》

时间: 2025-01-11 11:48:26

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

雉雊麦秀时,蚕眠叶休摘。

空条漏日多,余椹更谁惜。

会待黄落来,酒垆烧斗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
雉雊麦秀时,蚕眠叶休摘。
空条漏日多,余椹更谁惜。
会待黄落来,酒垆烧斗石。

白话文翻译:

在桑树繁茂的原野上种植着优质的桑树,桑树下则种满了丰盛的小麦。
在小麦生长的时节,雉鸟在鸣叫,蚕却在安静地休息,不再采摘桑叶。
空荡荡的桑枝透漏出阳光,剩下的桑椹又有谁来珍惜呢?
只等到秋天黄叶飘落时,酒坊中就会开始烧制斗石。

注释:

  • 良桑:优质的桑树。
  • 茂麦:生长茂盛的小麦。
  • :即雉鸡,鸣叫声象征丰收的季节。
  • :指蚕虫,代表着蚕丝的生产。
  • 空条:空旷的树枝。
  • 漏日:阳光透过树枝洒落。
  • 余椹:剩余的桑椹。
  • 黄落:指秋天的落叶。
  • 酒垆:酒坊。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居士,宋代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语言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诗中描绘了桑树与小麦的生长季节,展现出农田的丰收景象。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首十五首其三桑原》是一首田园诗,生动地描绘了桑树和小麦在自然生长中的和谐状态。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农田的生机与丰收的希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的开头两句,采用对仗的方式,描绘了桑树与小麦的生长场景,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面。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雉鸟的鸣叫和蚕的静卧,暗示了丰收的季节来临,富有生活气息。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秋天收获的渴望与酒文化的向往。整首诗用词精练,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睿智的观察力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原上种良桑,桑下种茂麦:描述了桑树与小麦共生的自然环境。
    2. 雉雊麦秀时,蚕眠叶休摘:雉鸟在鸣叫,象征丰收,而蚕在安静地休息,不再采摘。
    3. 空条漏日多,余椹更谁惜:描绘了桑枝空旷,阳光透过,剩余的桑椹无人珍惜。
    4. 会待黄落来,酒垆烧斗石:期待秋天的到来,酒坊开始酿酒。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蚕的安静描写,赋予自然生命以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桑树与小麦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与丰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期盼。

意象分析:

  • 桑树: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小麦:代表着劳动的成果。
  • 雉鸟: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酒垆:暗示着生活的享受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良桑”指的是什么?
      • A. 好的桑树
      • B. 一种麦子
      • C. 一种酒
    2. 诗中提到的“空条漏日多”意指什么?
      • A. 桑枝繁茂
      • B. 阳光透过树枝
      • C. 秋天的到来
    3. 诗的最后一句“酒垆烧斗石”表达了什么愿望?
      • A. 想喝酒
      • B. 希望秋天到来
      • C. 想种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自然的生机与希望。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理想。
  •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诗作相比,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注重描绘具体的农田场景,而陶渊明则侧重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两者在情感上都有对自然的向往与珍惜,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