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昙颖师四明十题·云外庵》

时间: 2025-01-11 07:41:37

山僧好寂静,入云恨不深。

峰间一雨昏,林表孤灯沉。

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僧好寂静,入云恨不深。
峰间一雨昏,林表孤灯沉。
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

白话文翻译:

这位山中的僧人喜欢宁静,然而身处云端却觉得不够深远。山峰之间,雨水渐渐降临,天色昏暗,林间的孤灯显得格外沉寂。偶尔有猿猴出没,呼啸声自成一曲。

注释:

  • 山僧:指在山中修行的僧人。
  • 恨不深:感到遗憾,不够深入,表达对宁静的渴望。
  • 峰间:山峰之间。
  • 雨昏:指雨中的昏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 孤灯沉:指孤独的灯光显得沉寂。
  • 猿狖:指猿猴,常用于表现自然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山僧”、“猿狖”等意象,反映了佛教文化中对宁静、自然的追求,以及隐士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诗,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梅尧臣隐居山林之际,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僧人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展现了诗人对寂静生活的热爱。开头两句“山僧好寂静,入云恨不深”直接表露了山僧对宁静的渴望,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更深层次宁静的追求。而“峰间一雨昏,林表孤灯沉”则通过描绘雨水和孤灯,营造出了一种幽深而孤寂的氛围。最后一句“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则为整体氛围增添了一丝生动,反映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切,既有对宁静的向往,又有对自然声音的欣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僧好寂静:直接描述了僧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
  2. 入云恨不深:表达了对宁静的追求,虽然身处云端,但心中仍有遗憾。
  3. 峰间一雨昏:描绘了雨景,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4. 林表孤灯沉:孤灯的沉寂与周围环境的相互映衬,突显了孤独感。
  5. 往来有猿狖,呼啸自成音:最后一句通过猿猴的声音,展现自然的生动与活力,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宁静与喧嚣的对比,孤灯与猿声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物(山、雨、灯、猿)传达情感,形成独特的意境。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宁静的渴望、对自然的欣赏,表达了隐士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象征隐士的生活和追求。
  • :象征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 孤灯:象征孤独与沉静。
  • 猿狖: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丰富了诗的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僧好寂静”中的“山僧”指什么?

    • A. 一位世俗之人
    • B. 在山中修行的僧人
    • C. 一位文人
    • D. 一位农民
  2. 诗中提到的“孤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喜悦
    • D. 忧愁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隐士生活的追求
    • D.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梅尧臣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孤独感,而王维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观。两者都反映了隐士的生活,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梅尧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