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李舍人》

时间: 2025-01-26 22:56:26

陇上家声勇气殊,边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剪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李舍人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陇上家声勇气殊,
边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剪私求宅,
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
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
为问旁邻地有馀。


白话文翻译:

在陇山上,家族的声望和气概十分独特;
在边疆的鼓声中,希望能安居乐业。
这与王剪的私欲求得的住宅不同,
更像甘宁在晚年享受读书的乐趣。
剑倚在寒冷的窗边,窗外的风淅沥作响;
门口没有杂客,只有柳树稀疏。
蒲州的风土我一生都热爱,
想问问邻居那里还有多余的地方吗?


注释:

  • 陇上:指陇山,地名,象征着家乡。
  • 家声:家族的声誉与气概。
  • 边庭:边疆地区,强调生活环境。
  • 王剪:王剪是指王羲之,他的私欲与此处的安居形成对比。
  • 甘宁:甘宁,三国时期的将领,以豪爽著称,此处比喻晚年生活的闲适。
  • 剑倚寒窗:意指诗人有剑士的气概,且生活清贫。
  • 蒲州:蒲州,地名,象征着诗人的故乡和热爱的土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实事求是的治国理念,强调历史教训对现实政治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司马光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尤其是对安定的渴望,促使他创作出这首诗。

诗歌鉴赏:

《寄题李舍人》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陇上家声勇气殊”直接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自豪感,暗示了他对家族声誉的珍视。接着通过与王剪和甘宁的对比,诗人强调了自己追求的生活理想——远离权谋的纷争,回归书卷之乐。

“剑倚寒窗风淅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静谧的向往。这样的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反思和逃避。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写,如“柳萧疏”,则增强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最后两句提到蒲州的风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对邻里关系的关注,表现了他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人情味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细腻,充分展示了司马光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陇上家声勇气殊:描绘了家乡的独特声誉和气概,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骄傲。
  2. 边庭卧鼓欲安居:表明在边疆的环境中,诗人渴望安定的生活。
  3. 非同王剪私求宅:与王羲之的私欲相比,诗人追求的是更高尚的生活。
  4. 更似甘宁晚好书:借用甘宁晚年的闲适,表达诗人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5. 剑倚寒窗风淅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环境,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沉静。
  6. 门无杂客柳萧疏:强调了生活的清静,突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7. 蒲州风土平生爱:表现了对故乡蒲州的深厚情感。
  8. 为问旁邻地有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展现了对邻里关系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甘宁的读书生活比作自己向往的安定生活,增强了诗意的深度。
  • 拟人:通过“风淅沥”的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情、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珍视,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诗人的侠义与气概,代表着不屈的精神。
  • 寒窗:象征着孤独与清净的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追求。
  • :象征着柔情与宁静,加强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剪”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羲之
    • B. 王安石
    • C. 王莽
  2. 诗人认为自己的追求与甘宁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 A. 追求权力
    • B. 安静的读书生活
    • C. 追求财富
  3. 诗中“剑倚寒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迷茫
    • B. 孤独与沉静
    • C.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作中也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回忆。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的《登高》与司马光的这首诗在情感上都有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后者则是对个人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