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对雪见寄》

时间: 2025-05-05 16:37:32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

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意思解释

酬对雪见寄

原文展示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
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白话文翻译

在远空中飞过龙山,轻拂檐角,竹影摇曳,白昼朦胧。
我知道你吟唱后意蕴无尽,曾在玉堂中听到北风的歌声。

注释

  • 飞度:飞过,越过。
  • 龙山:指的是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名。
  • 拂檐:轻轻拂动屋檐。
  • 萦竹:环绕的竹子,形容竹子随风摇曳。
  • 昼濛濛:白昼模糊不清,形容景色朦胧。
  • 知君:知道你,指对方。
  • 吟罢:吟诵完毕。
  • 意无限:诗意无限,表达情感深邃。
  • 玉堂:指高雅的场所,可能是指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 北风:北方的风,象征寒冷,或许也与诗境相关。

典故解析

“玉堂”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象征着文人风雅的生活环境。“北风”常常与寒冷、孤独的情感相联系,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表现了对于故人的思念和寄情于自然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唐代诗人,字子云,号秋水,江苏人。他的诗风清新高远,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融情于景,善于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情之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雪后的日子,作者收到朋友的书信,因而写下此诗回应。诗中描绘了雪后朦胧的景色和对友人吟唱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与赞赏。

诗歌鉴赏

《酬对雪见寄》是一首意境优美的五言绝句,整首诗以飘渺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构建出了一幅冬日雪景图。首句“飞度龙山下远空”,开篇便以远景引入,给人一种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仿佛让人感受到雪花纷飞的景象。而“拂檐萦竹昼濛濛”则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营造出一种温暖却朦胧的意境,似乎在描绘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冬日午后。

诗的后两句则转向思念与情感的抒发,作者通过“知君吟罢意无限”表达了对友人诗意的理解与欣赏,深刻而又真挚。而“曾听玉堂歌北风”则以回忆的方式,暗示了对友人吟唱的怀念,北风的意象又引发了对寒冷与孤独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在温暖与寒冷、思念与孤独之间形成对比,充满了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度龙山下远空:描绘了龙山下空中飞翔的景象,远空带有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 拂檐萦竹昼濛濛:屋檐轻轻拂动,竹影在白昼中摇曳,营造了朦胧的意境。
  • 知君吟罢意无限:表示对友人的理解,友人的诗意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 曾听玉堂歌北风:回忆中听到友人吟唱的景象,北风的歌声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北风比作歌声,寓意深远。
  • 拟人:屋檐与竹子被赋予了人的动作,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雪后景象和吟唱场景,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的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山:象征着遥远与宁静。
  • :象征着纯洁与孤独。
  • 北风:象征寒冷与对故人的思念。
  • :象征清雅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山”是指什么? A. 一种动物
    B. 一座山
    C. 一首诗
    D. 一种植物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思念
    D. 愤怒

  3. “北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与孤独
    C. 快乐
    D. 友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思考,但情感更为壮阔;而许浑的《酬对雪见寄》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友谊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