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旅夜
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
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
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
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夜晚,我作为久居他乡的旅人感到无比怨恨,西风轻轻吹过,带来了大雁的鸣叫声。云彩移动着,银河的水面显得格外浅淡,明月照耀着露水,流淌着清澈的光辉。我掩住琴瑟,独自凝思,缓缓唱起歌来,然而这些情感只能空洞地寄托。门前虽然有归家的路,却遥远得通向洛阳城。
注释:
字词注释:
- 久客:长时间在外的人。
- 怨:怨恨、抱怨。
- 西风:指秋冬季节的风,常与萧瑟的景象相关。
- 雁声:大雁的叫声,常与迁徙和离别相联系。
- 云移:云彩在空中移动。
- 河汉:古代对银河的称呼。
- 月泛:月光照射的样子。
- 露华清:露水的清澈与明亮。
- 掩瑟:掩住琴瑟,表示不再弹奏。
- 缓歌:慢慢地唱歌。
- 寄情:寄托情感。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漫长。
典故解析:
- 洛阳城:唐代的都城,象征着归乡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宗宪,号松隐,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以山水田园和咏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长安旅夜》创作于作者旅居长安时,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在外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长安旅夜》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人在漫长的旅途夜晚,借助响亮的雁声和清澈的月光,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久客怨长夜”直接传达了旅人因长时间在外而产生的怨恨与孤独感。西风和雁声的结合,不仅营造了秋冬的萧瑟气氛,更象征着离别与思乡之情。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用“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两句,将银河的微弱与月光的清澈相结合,展现了夜空的宁静与美丽,而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此时的旅人,与世隔绝,只能对着无边的夜空独自发呆。
接着“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一句,透过掩住琴瑟的动作,显示出他对音乐的无奈与情感的无处寄托。尽管他尝试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但一切似乎都是徒劳的。最后一句“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则暗示了归乡之路的遥远,深深地烘托了诗人心中对故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次,展现了游子在长安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唐诗特有的情感深度和自然景观的融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客怨长夜:长时间身处他乡,感到对漫长夜晚的怨恨。
- 西风吹雁声:西风吹来,传来了大雁的叫声,象征着离别。
- 云移河汉浅:云彩缓缓移动,银河显得浅薄,渲染出孤独与寂寞。
- 月泛露华清:明月洒下清辉,露水闪烁着光泽,美丽却又孤独。
- 掩瑟独凝思:掩住琴瑟,独自思索,表现了内心的惆怅。
- 缓歌空寄情:缓慢地唱歌,却只能空洞地寄托情感。
- 门前有归路:虽然门前有归家的路,却因遥远而难以抵达。
- 迢递洛阳城:归路漫长,直通洛阳城,表达了对故乡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喻为“河汉”,增添诗意。
- 拟人:云彩的移动仿佛有意图,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夜晚和自然景色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夜:象征孤独的时光。
- 西风:暗示秋冬的来临,带来离别的气息。
- 雁声:与归乡和思念紧密相连。
- 云、河汉、月:自然景象象征内心的情感状态。
- 露华:象征清新与孤独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久客怨长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和怨恨
- C. 愤怒
-
“西风吹雁声”中的“雁声”象征着什么?
- A. 欢快
- B. 离别
- C. 归来
-
诗中提到的“洛阳城”指的是哪一座城市?
- A. 长安
- B. 洛阳
- C. 南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浑与王之涣的作品,二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之涣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色,而许浑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展现了游子的孤独与离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