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问空中云,乞我今夕月。
我是方外人,得此清兴发。
翩然驾黄鹄,飞入白银阙。
白话文翻译
诗人对着空中的云彩笑着问道,希望能得到今夜的明月。自己是一个超脱于世俗之外的人,因此能在这清幽的环境中激发出这样的兴致。于是他翩翩而起,驾着黄鹄,飞入那白银般的宫阙。
注释
- 笑问:以笑的方式询问。
- 空中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 乞我:向我乞求,期望能得到。
- 今夕月:今夜的明月。
- 方外人:超凡脱俗的人,隐士。
- 清兴:清幽的兴致、情怀。
- 翩然:轻盈、优雅的样子。
- 黄鹄:传说中的一种仙鸟,象征高洁。
- 白银阙:形容美丽且神圣的宫殿。
典故解析
“方外人”出自道教文化,指那些超脱于世俗之人,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诗中提到的“黄鹄”,在古文中常用来象征飞升和自由。诗的意境与道教的追求相契合,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和超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流露出淡淡的禅意。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诗人或许正坐在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因而产生了对明月和自由飞翔的向往。这种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今夕月”为引子,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与云彩的对话,引出了对明月的渴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欣赏,更是情感的寄托。李若水在诗中展现了他作为“方外人”的身份,表明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这种超然不仅体现在对月亮的向往上,更是在他选择“翩然驾黄鹄”这一意象时,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理想。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上脱俗高远,体现了诗人对道教哲学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笑问”展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
- 第二句:诗人希望得到明月,显示出他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第三句:自我认同为“方外人”,说明他与世俗的距离,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 第四句:通过“翩然驾黄鹄”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心灵的自由与飞翔的愿望,象征着追求更高理想的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鹄”比作自由的象征,表现诗人的理想。
- 拟人:通过“笑问”赋予诗人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体现了道教哲学中“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人希望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意象分析
- 云:象征自由和变幻,表达人生的无常。
- 月:象征清澈和明亮,常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和理想。
- 黄鹄:象征高洁与自由,体现诗人渴望超越尘世的情怀。
- 白银阙:象征着理想的境界,诗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方外人”指的是: A. 世俗人
B. 超凡脱俗的人
C. 普通人 -
“翩然驾黄鹄”中“黄鹄”象征: A. 普通鸟
B. 自由与高洁
C. 生活的烦恼 -
诗人希望得到的是什么? A. 明月
B. 明星
C. 太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鹿柴》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夜坐与高子文分韵得月字》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注重描绘自然的景色,后者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结。两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在表现方式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