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满陂塘谷满篝,漫移蔬果亦多收。
神林处处传箫鼓,共赛元丰第二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水塘里水满得溢出来,稻谷也丰盈饱满,蔬菜和水果随处可见,收成非常丰富。在这个神秘的林间,随处可听到箫声和鼓声,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丰收的季节。
注释
- 陂塘:指的是蓄水的池塘。
- 谷:指稻谷,象征丰收。
- 篝:篝火,指用稻草和木头生火,常用于庆祝。
- 神林:这里指神秘的树林,可能暗指自然的神灵。
- 箫鼓:指古代的乐器,象征庆祝的音乐。
- 元丰:是指丰收的季节,元丰是宋神宗时期的年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愚,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歌元丰五首》中的这一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正值农业丰收的季节。王安石作为当时的改革者,关注民生,提倡农业发展,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呈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丰收图景,王安石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和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开篇就用“水满陂塘,谷满篝”描绘了自然的富饶,水满的池塘象征着充盈的生命力,稻谷的丰收则直接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作。接着,诗人用“漫移蔬果亦多收”展现了丰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给人一种满眼皆是的富饶感。
“神林处处传箫鼓”这一句让人感受到庆祝丰收的欢乐场景,箫鼓声声让人心醉,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中。最后一句“共赛元丰第二秋”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人们在丰收的季节中团聚庆祝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王安石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的追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满陂塘:池塘里的水满溢,暗示着自然的丰饶。
- 谷满篝:稻谷丰盈,象征着丰收,篝火也象征着庆祝。
- 漫移蔬果亦多收:蔬菜和水果也随处可见,表示多样的收成。
- 神林处处传箫鼓:树林中传来音乐,营造出庆祝的氛围。
- 共赛元丰第二秋:大家共同庆祝丰收的季节,表达了团结和欢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满陂塘,谷满篝”,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塘、稻谷、蔬果等意象,构建出丰收的美好画面。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结合,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在丰收时节的欢乐与团聚。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反映了王安石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和丰饶。
- 谷:象征丰收和希望。
- 篝火:象征庆祝和团聚。
- 神林:象征自然的神秘和美好。
- 箫鼓:象征喜庆的气氛。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画卷,寓意着喜悦、希望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满陂塘”是指什么? A. 池塘里水满了
B. 田地干旱
C. 河流泛滥 -
“漫移蔬果亦多收”中的“蔬果”指的是什么? A. 只指水果
B. 蔬菜和水果
C. 只指蔬菜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丰收的喜悦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歌元丰五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有着对自然和丰收的赞美,但王安石的诗更加强调了人们在丰收时节的欢庆和团聚,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安石传》
- 《宋代诗词选读》
- 《古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