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景纯》

时间: 2025-01-10 22:46:33

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

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

明时正欲精搜选,荣路何当力荐延。

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潘景纯
王安石

东都曾以一当千,
场屋声名十五年。
晚赐绿衣随宦牒,
始操丹笔事戎旃。
明时正欲精搜选,
荣路何当力荐延。
赖有史君能好士,
方看一鹗在秋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潘景纯的经历和对未来的期望。过去他在东都名声显赫,身处热闹的场屋中已有十五年。晚年时,他得到了官职,开始处理军事事务。如今正是选拔人才的时期,前途何时才能得到推荐和延续?幸好有史君这样的朋友善于识才,或许能看到他在秋天时像鹗一样翱翔高远。

注释:

  • 东都:指的是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是北宋的都城。
  • 一当千:形容潘景纯的才能出众,能够独当一面。
  • 场屋:指的是集市、会场等,象征繁华和声誉。
  • 晚赐绿衣:指晚年时获得官职,绿衣是官员的象征。
  • 丹笔:指书写军事文书的笔,象征着开始参与政务或军事事务。
  • 鸿路:指仕途、前程。
  • 史君:指史君子,即史浩,是王安石的好友,以识才著称。
  • :一种猛禽,象征高飞和远大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之,晚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影响深远。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沉郁,关注政治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送潘景纯》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潘景纯是王安石的好友,这首诗表达了对他前途的祝福和对人才重视的期望。诗中提到的“荣路”和“史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士人的重视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送潘景纯》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对未来期盼的诗。诗中通过潘景纯的经历,展示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在仕途上的起伏与对未来的渴望。开篇两句“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描绘了潘景纯在东都时的辉煌成就,体现出他在当时的影响力和声名。接下来的“晚赐绿衣随宦牒”则转到他晚年获得官职的场景,显示出他在仕途上经历的变化。

而后几句“明时正欲精搜选,荣路何当力荐延”则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王安石以“赖有史君能好士”来引入对友谊的赞美,透出一种对识人的赞赏和对未来的希望,最后以“方看一鹗在秋天”收尾,鹗在空中翱翔,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的思考,展现出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成熟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都曾以一当千:潘景纯在东都的时候,声名显赫,才能出众。
  2. 场屋声名十五年:他在繁华的场所中享有盛名,已有十五年之久。
  3. 晚赐绿衣随宦牒:晚年时获得了官职,绿衣象征官员的身份。
  4. 始操丹笔事戎旃:开始处理军事事务,丹笔象征书写权力的工具。
  5. 明时正欲精搜选:此时正是选拔人才的好时机。
  6. 荣路何当力荐延:对未来的仕途充满期望,期待能被提拔。
  7. 赖有史君能好士:感谢有好友史君的支持,他善于识才。
  8. 方看一鹗在秋天:希望自己能像鹗一样高飞,展翅翱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潘景纯比作鹗,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抱负。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绿衣象征官职,鹗象征志向,富有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才的重视,体现了王安石对社会的关怀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东都:象征繁华与权力中心。
  2. 绿衣:象征官员身份。
  3. 丹笔:象征权力和责任。
  4. :象征高尚的志向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潘景纯在东都的地位是?

    • A. 无名小辈
    • B. 声名显赫
    • C. 平凡无奇
    • D. 失意落魄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绿衣”象征着_____

  3. 判断题:王安石在诗中对潘景纯的未来表示了悲观态度。 (对/错)

答案:

  1. B
  2. 官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王安石的《送潘景纯》与杜甫的《赠花卿》,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侧重于仕途与社会的关系,而杜甫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与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