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时间: 2025-01-25 23:30:36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藉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楼春
桃溪不作从容住。
秋藉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栏桥,
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
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
情似雨余黏地絮。

白话文翻译:

桃溪的水流不再悠然自得,
秋天的景象已无处可寻。
当年在赤栏桥相约的情景,
今日却独自走在满地黄叶的路上。
烟雾中山峦层叠,青色无数。
大雁在夕阳下飞过,红色映入暮色中。
人如风后飘入江中的云,
情似雨后粘附在地面的絮。

注释:

  • 桃溪:指的是桃树边的小溪,象征着宁静和美好。
  • 从容住:形容悠闲地生活。
  • 秋藉绝:秋天的景象已断绝,表示凋零的感觉。
  • 赤栏桥:指诗人在某个地方曾经与人相约的桥。
  • 黄叶路:指铺满了黄叶的道路,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烟中列岫:烟雾中的山峦,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 雁背夕阳:大雁在夕阳的映衬下飞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情似雨余黏地絮:情感如同雨后粘在地上的絮,形象地描绘出情感的缠绵和难以割舍。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远,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以其精致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周邦彦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玉楼春》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与内心情感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开篇“桃溪不作从容住”,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新的自然背景,却随着“秋藉绝来无续处”一句,瞬间转为一种孤寂而惆怅的情绪。诗人通过赤栏桥的回忆,表现出对旧时光的怀念,而如今“黄叶路”的孤独,则将这种怀念推向了极致。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描绘了“烟中列岫青无数”和“雁背夕阳红欲暮”,这两句不仅展示了秋天的景色,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的“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突出了情感的无形与缠绵。这种将内心感受与外部环境融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深度,读来让人倍感亲切与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桃溪不作从容住。”:桃溪的水流不再悠闲,暗示生活的变化。
    2. “秋藉绝来无续处。”:秋天的景象已经没有延续,表现出对季节的感慨。
    3. “当时相候赤栏桥,”:回忆与人相约的美好时光。
    4. “今日独寻黄叶路。”:如今却孤单地走在满是枯叶的道路上,显得孤独。
    5. “烟中列岫青无数。”:描绘出朦胧的山峦,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6. “雁背夕阳红欲暮。”:大雁在夕阳中飞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7. “人如风后入江云,”:人如风后的江云,表达了人的飘渺与无依。
    8. “情似雨余黏地絮。”:情感如同雨后粘在地面的絮,形象地描绘出情感的缠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江云,情感比作雨后絮,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词的生动性。
    • 对仗:如“烟中列岫青无数”与“雁背夕阳红欲暮”,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秋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感慨,展现了人生无常与情感的复杂。

意象分析:

  • 桃溪: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宁静的生活状态。
  • 赤栏桥:代表着曾经的约定与美好记忆。
  • 黄叶路:象征着失去与孤独。
  • 烟中列岫:表现出朦胧的美与神秘感。
  • 雁背夕阳:象征着孤独与远离的情感。
  • 江云:象征着漂浮不定的心情和无根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栏桥”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美好回忆
    C. 孤独
    D. 自然景色

  2. 诗中用“情似雨余黏地絮”来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象
    B. 人的状态
    C. 情感的缠绵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周邦彦的《玉楼春》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周邦彦更加强调秋天的孤独与凋零,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与哀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词选》
  • 胡适《词大观》
  • 相关的古诗词集和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