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时间: 2025-01-11 21:49:14意思解释
悲哉行
原文展示:
四坐且罢欢,听我悲哉行。
悲从中心发,轻言涕自零。
疾风吹难散,春阳不能平。
矫矫南山松,屈为虬龙形。
干霄自本性,焉用美好称。
宁为折蕙兰,安为令不芳。
但睹连城碎,谁睹改其光。
与世既殊辙,各自伸所长。
悲哉复悲哉,古今尚茫茫。
白话文翻译:
我们暂且停下欢乐,听我诉说悲哀。
悲伤从心底涌出,轻声说着泪水自然流下。
狂风吹来难以散去,春日阳光也无法平息。
挺拔的南山松,屈曲成了龙形。
高空本是它的性情,何须用美丽来称赞?
宁愿做折断的蕙兰,何必做那不香的花?
只见城池破碎,谁又能看到它的光辉?
与这个世界既然是不同的路,各自展现自己的才华。
悲哉,复悲哉,古今依然迷茫。
注释:
- 悲哉行: 表达悲伤之情的曲子。
- 涕自零: 眼泪自然流下。
- 疾风: 暴风,象征着困扰。
- 南山松: 形象地表现坚韧,屈为虬龙形比喻屈从。
- 蕙兰: 代表美丽的植物,象征理想。
- 连城: 形容城池,象征繁华与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文学家,号诚斋,擅长诗、词、曲,尤其以古体诗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精神。
创作背景:
《悲哉行》创作于明代,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让诗人感到深深的悲哀,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困惑与挣扎。
诗歌鉴赏:
《悲哉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古诗,通过对比与象征,诗人抒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以“欢”与“悲”形成鲜明对比,既引入主题,又显示出“悲”的沉重。接着,诗人通过“疾风”“春阳”等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忧伤与无奈。南山松的“矫矫”与“虬龙形”则象征了生命的坚韧与屈从,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中反复提及的“悲哉”更是情感的集中体现,提示读者即使在古今变迁中,悲伤依然存在,令人感到迷茫。整首诗形式上整齐,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王世贞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坐且罢欢,听我悲哉行: 四人聚坐欢乐,暂时休止,倾听我诉说的悲哀。
- 悲从中心发,轻言涕自零: 悲伤从心底涌出,轻声诉说,泪水自自然流下。
- 疾风吹难散,春阳不能平: 狂风难以吹散我的悲伤,春天的阳光也无法让我平静。
- 矫矫南山松,屈为虬龙形: 高耸的南山松,却屈曲成龙形,隐喻理想的屈从。
- 干霄自本性,焉用美好称: 高空是它的本性,何必用美丽来称赞?
- 宁为折蕙兰,安为令不芳: 宁愿成为折断的蕙兰,也不愿做那没有香气的花。
- 但睹连城碎,谁睹改其光: 只见这繁华的城池破碎,谁又能看到它的光辉?
- 与世既殊辙,各自伸所长: 与这个世界的道路不同,各自展现自己的才华。
- 悲哉复悲哉,古今尚茫茫: 悲哉再悲哉,古今依然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南山松比作龙,象征生命的屈从。
- 对仗: 诗句中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 反复: 反复使用“悲哉”强调情感的深重。
主题思想:
全诗主要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悲叹,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松: 象征坚韧与理想的屈从。
- 蕙兰: 美丽的象征,代表理想与追求。
- 连城: 繁华与光辉的象征,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世贞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南山松”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坚韧与屈从
C. 暴风
D. 春阳 -
“悲哉复悲哉”的情感表达了什么? A. 欢乐
B. 迷茫与无奈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王世贞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慨,但王世贞更注重内心的忧伤与理想的折磨,而李白则多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世贞诗歌选》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