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子山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缅怀鲁将军,兵败携部曲。
来投衲子衣,解甲饭戎菽。
谁令名此山,异代有余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怀念鲁将军,他在战斗中失败,带着部下逃亡。
来到这里,穿上僧人的衣服,脱下铠甲,吃着战争时期的豆类食物。
是谁给这座山起了这个名字,让它在不同的时代都带有羞辱的意味?
注释:
字词注释:
- 缅怀:怀念、追忆。
- 鲁将军: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将军,可能是指鲁迅的鲁,或是指某位具体的将军。
- 兵败:军队战败。
- 部曲:部下、随从。
- 投:投靠、投奔。
- 衲子:僧侣、和尚。
- 解甲:脱下铠甲,象征放下武器,结束战争。
- 戎菽:戎,即战争;菽,即豆类,指在战争中食用的粮食。
- 余辱:剩下的耻辱。
典故解析:
“投子山”本身可能是指一个地名,而诗中提到的鲁将军可能象征着历史上被迫投降的将领,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对战乱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1年-1125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以其精致的词作著称,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英雄人物屡遭不幸的时代背景下。周邦彦借助鲁将军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英雄落魄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投子山》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对鲁将军的怀念,传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遭遇的不平和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开头两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将军的失落与无奈,战败后他不得不与部下投靠僧侣的生活,这一转变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诗的后两句则更具哲理性,质疑了历史的赋名与耻辱的延续,表现了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这里的“余辱”不仅是对将军的耻辱,也是对整个时代的批判,历史的悲剧在不断上演,留下的只有屈辱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关怀,也有对历史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缅怀鲁将军,兵败携部曲。
- 这一句表达了对鲁将军的追忆,以及他在战败后与部下共同逃亡的情景,突出了英雄的悲惨命运。
-
来投衲子衣,解甲饭戎菽。
- 描述了将军投靠僧侣后,穿上僧衣,脱下铠甲,象征着结束了战斗,转向和平生活,但同时也反映了在战乱中的艰辛与无奈。
-
谁令名此山,异代有余辱。
- 这一句则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抒发了对这座山名的疑问和对历史上屈辱的反思,表现了对历史的不满和对将军命运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缅怀鲁将军”与“兵败携部曲”形成对照,突出了将军的高贵与他所遭受的落魄。
- 象征:衲子衣、解甲等意象象征着从战斗到和平的转变,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耻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同情,以及对历史命运的思考,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鲁将军:象征英雄与悲剧。
- 衲子衣:象征着放下武器、追求内心的宁静。
- 解甲:代表放下战争的悲凉。
- 余辱:象征历史的耻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投子山》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邦彦
C. 杜甫
D. 白居易 -
“解甲”在文中是指什么?
A. 战斗
B. 休息
C. 脱下铠甲
D. 逃跑 -
诗中提到的“鲁将军”象征什么?
A. 勇敢
B. 英雄的悲剧
C. 胜利
D. 归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诗词对比:
- 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虽然也是怀古之作,但更强调豪情与壮志,与周邦彦的哀伤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融合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哲理思考,与《投子山》的情感基调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方式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