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车中》

时间: 2025-01-26 00:42:58

晓云不及客装轻,薄笨相携大坂行。

平楚绿沿荒戍隐,野桃红倚午村明。

经春古涧初通水,近岳他山尽有名。

好手荆关图不足,总教收卷入吟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云不及客装轻,薄笨相携大坂行。
平楚绿沿荒戍隐,野桃红倚午村明。
经春古涧初通水,近岳他山尽有名。
好手荆关图不足,总教收卷入吟情。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云彩没有旅客的装束轻盈,
轻薄的衣衫伴着我走过大坂的旅程。
绿树成荫,平坦的楚地隐没在荒凉的戍楼,
野桃花依偎在午后的村庄,显得格外明艳。
经过春天,古老的溪涧终于流淌出水,
靠近名山,四周的高峰皆有美名。
即使是能工巧匠所绘的荆关图,
也无法比拟这幅景色所带来的吟唱情怀。

注释:

  • 晓云:早晨的云。
  • 客装轻:客人的衣着轻盈,指旅者的装束。
  • 薄笨:轻薄的衣物。
  • 大坂:指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山坂。
  • 平楚:平坦的楚地,楚国的土地。
  • 荒戍隐:荒凉的戍楼隐没在绿树之间。
  • 野桃:野生的桃花。
  • 午村明:午后阳光照耀下的村庄显得明亮。
  • 经春古涧:经历春天的古老溪涧。
  • 初通水:第一次流出水来。
  • 近岳他山:靠近的高山和其他名山。
  • 好手荆关图:指技艺高超的人绘制的图画,荆关为古代关口。
  • 收卷入吟情:将所见风景收录进吟咏的情感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管世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旅行途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云、旅途的景色、村庄的桃花等意象,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自然风光。开篇提到“晓云不及客装轻”,用轻盈的云彩和旅人的装束作对比,暗示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接着描绘了沿途的景象,绿树与荒戍相隐,野桃花的明艳照耀着村庄,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名山古涧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诗人在春天的古涧中看到了水流初通的景象,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而提到“好手荆关图不足”,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认为即使是优秀的画作也无法完全展现这份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悠远的思考和美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云不及客装轻:清晨的云彩不如旅者的衣装轻盈,强调了轻松与自在的旅程。
  2. 薄笨相携大坂行:轻薄的衣物伴随着我走过大坂,描绘出旅途中的随意与轻松。
  3. 平楚绿沿荒戍隐:绿树成荫,隐没在荒凉的戍楼之间,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4. 野桃红倚午村明:野生桃花靠在午后的村庄,生动地描绘出田园风光。
  5. 经春古涧初通水:经历春天,古老的溪涧终于流出水,象征着生命的更新。
  6. 近岳他山尽有名:靠近的名山,四周的高峰都有美名,显示出自然壮丽的景象。
  7. 好手荆关图不足:即便是技艺高超的画作也无法比拟,强调自然景色的独特性。
  8. 总教收卷入吟情:将所见的美景融入吟咏的情感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比作旅者的装束,生动形象。
  • 对仗:如“晓云”与“客装”、“薄笨”与“大坂行”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野桃花“倚”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展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云: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新生的希望。
  • 大坂:代表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 平楚绿: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
  • 野桃: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古涧:代表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云”与“客装”有什么关系? a) 轻重对比
    b) 色彩对比
    c) 形式对比

  2. 诗中描绘的“野桃”代表了什么? a) 乡村的贫瘠
    b) 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c) 古代的文化遗产

  3.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画作的赞美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
    c) 对旅途的疲惫

答案

  1. a) 轻重对比
  2. b) 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b) 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壮阔的气势与人生的哲理。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更为奔放的情感,传达了对自然的狂放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