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有忆》

时间: 2025-04-29 04:10:23

朱阑畔。

莫愁娇小曾相见。

曾相见。

翠蛾羞敛,半遮团扇。

画梁依旧巢双燕。

藏鸦几度垂杨换。

垂杨换。

桃花临水,那时人面。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秦娥 有忆

作者: 宋琬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朱阑畔。莫愁娇小曾相见。曾相见。翠蛾羞敛,半遮团扇。画梁依旧巢双燕。藏鸦几度垂杨换。垂杨换。桃花临水,那时人面。

白话文翻译:

在朱红的栏杆旁,别愁那娇小的身影曾经相见。曾经相见,那翠眉轻轻收敛,半遮着手中的扇子。画梁上依旧栖息着双燕,藏在树下的乌鸦几次随着垂杨而换了地方。垂杨之下,桃花映照着水面,那时你我相对的面容。

注释:

  • 朱阑: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美好的环境与情感。
  • 莫愁:不要愁苦,表达对往昔情感的怀念。
  • 翠蛾:指眉毛,形容女子的美丽。
  • 团扇:古代的一种扇子,象征着温柔和优雅。
  • 画梁:装饰华丽的梁,体现出当时的精致生活。
  • 双燕:象征爱情与归属,燕子通常被视为春天和团聚的象征。
  • 藏鸦:乌鸦藏匿的意象,暗示着对往事的掩藏与思念。
  • 垂杨:垂柳,象征柔美与思念。
  • 桃花临水:桃花映水,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对往昔恋情的怀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桃花”典故,源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同时,燕子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情感的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女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内心的情感世界,常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忆秦娥 有忆》创作于一个充满怀旧情感的时代,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感伤。

诗歌鉴赏:

《忆秦娥 有忆》是一首充满柔情与忧伤的词。通过对朱阑、翠蛾、双燕等意象的描绘,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朱阑旁的景象让人联想起昔日的相遇,细腻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诗中对女子娇小身影的描写,展现了对爱的细腻感受与珍惜。双燕栖息在画梁之上,象征着爱情的安定与美好,而藏鸦与垂杨则暗示了对往昔的缅怀与无奈。整首词以“桃花临水”收尾,既是对春天的向往,也是对过往的追忆,情感深邃,意境悠远,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朱阑畔:描绘了美丽的环境,设定了怀旧的基调。
    2. 莫愁娇小曾相见:表达对曾经相见的美好回忆。
    3. 翠蛾羞敛,半遮团扇:细致描绘女子的妩媚与羞涩。
    4. 画梁依旧巢双燕:表明岁月的流逝与依旧的情感。
    5. 藏鸦几度垂杨换:暗示对往事的思念与追寻。
    6. 桃花临水,那时人面:以桃花与水面相映,唤起对往昔的深切怀念。
  •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如桃花映水)、拟人(如双燕在梁上栖息)、对仗(如“翠蛾羞敛,半遮团扇”),使得整首词风格清丽、情感真挚。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对昔日爱情的追忆与感伤,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朱阑:象征着美好与情感的寄托。
    • 翠蛾:代表了女性的柔美与妩媚。
    • 双燕:象征着爱情与团聚。
    • 藏鸦:隐喻对往事的缅怀。
    • 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的过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朱阑畔中“莫愁”意指什么?

    • A. 不要忧愁
    • B. 忧愁的样子
    • C. 忧愁的事情
    • 答案:A
  2. 诗中“团扇”的象征是什么?

    • A. 爱情
    • B. 美好与优雅
    • C. 失落
    • 答案:B
  3. “藏鸦几度垂杨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满足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宋琬的《忆秦娥 有忆》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深沉的感情。两者都在描绘爱情与思念,但风格与意象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与解析》
  • 《宋琬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