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老僧》

时间: 2025-01-23 10:14:17

俗腊知多少,庞眉拥毳袍。

看经嫌字小,问事爱声高。

暴日终无厌,登阶渐觉劳。

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贻老僧
信禅师 〔宋代〕
俗腊知多少,庞眉拥毳袍。
看经嫌字小,问事爱声高。
暴日终无厌,登阶渐觉劳。
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对俗世的琐事感到厌倦,身边的老僧穿着毛茸茸的袍子,显得很邋遢。看经文时嫌弃字太小,问事时则喜欢大声说话。面对烈日,他似乎永远也不知疲倦,登上台阶后才感觉到劳累。他自言曾经年轻时,游历过大岳山两三次。

注释

  • 俗腊:指世俗的琐事或时间。
  • 庞眉:形容老僧的眉毛浓密。
  • 毳袍:用毛绒材料做的袍子,指邋遢的衣服。
  • 看经:阅读经典文献。
  • 嫌字小:指对经文字形不满,可能暗示他对传统教义的轻视。
  • 问事爱声高:指老僧在询问事情时,喜欢用大声说话。
  • 暴日:强烈的阳光。
  • 自言曾少壮:自言自语,回忆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 游岳:游览名山大川,岳指高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信禅师是宋代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的诗作常以简练而深邃的风格著称。作为一名禅师,信禅师的诗歌多反映了对人生、自然和宗教的思考,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贻老僧》创作于信禅师晚年,反映了他对老年生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老僧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贻老僧》通过对一个老僧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俗腊知多少”引入,表现出对世俗琐事的厌倦,接着描写老僧的形象,浓眉和邋遢的袍子,给人一种懒散和不拘小节的感觉。诗人对于老僧的看法,既是对老年生活的理解,也是一种哲思的反映。通过“看经嫌字小”,可以看出老僧对传统教义的不满和质疑,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反叛。

“问事爱声高”则表现了老僧的个性,可能是对世俗关注的表现,或是对他人关注的渴望。接下来的“暴日终无厌”,暗示老僧虽然在烈日下劳作,却依然无怨无悔,显示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最后一句“自言曾少壮,游岳两三遭”则是在回忆年轻时的经历,带有一点怀旧的情感,同时也显示出老僧对自己人生的理解与接受。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体现了禅宗的智慧,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俗腊知多少:表达对世俗琐事的无奈与厌倦。
  2. 庞眉拥毳袍:描绘老僧形象,突显其邋遢。
  3. 看经嫌字小:对经文的不满,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4. 问事爱声高:老僧在与人交流时的态度,表现出其个性与情感。
  5. 暴日终无厌:对生活的坚韧与不屈,展现从容的态度。
  6. 登阶渐觉劳:在劳作中才意识到疲惫,暗示对生活的无怨无悔。
  7. 自言曾少壮:自我反思与怀旧,承认年轻时的经历。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带出人生的变化。
  • 形象描写:用“庞眉”和“毳袍”刻画老僧形象,生动而形象。
  • 反问:通过对老僧的行为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老僧的形象,传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僧:象征智慧与经验,同时也代表着对世俗的不屑。
  • 庞眉毳袍:象征粗糙与邋遢,反映出对形式的反叛。
  • 暴日:代表生活的艰辛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老僧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 A. 光鲜亮丽的袍子
    • B. 邋遢的毳袍
    • C. 简单的布衣
    • D. 华丽的朝服
  2. 填空题:诗中老僧对经文的态度是“嫌字__”。

  3. 判断题:诗中老僧在烈日下工作时感到非常疲惫。(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贻老僧》均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贻老僧》则探讨世俗与内心的关系。
  • 《登高》同样体现了对人生的思索,但更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贻老僧》的个人感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