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

时间: 2025-01-26 03:13:54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

临溪莫话前途远,

举酒须歌后会难。

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

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柘林枯荞麦干,欲分离袂百忧攒。临溪莫话前途远,举酒须歌后会难。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白话文翻译:

桑树与柘树的树林已经枯黄,荞麦也干枯了,心中满是离别的忧愁。临近溪水时莫谈未来的悠远,举杯畅饮的时候要高歌,因为后会难期。身为薄宦的我,不甘心在严霜中改变,穿着单薄的衣衫仍然忍耐着水边的寒风。遥想阮巷归宁的日子,几户人家的小孩在等候着马车的到来。

注释: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见的树木,象征着故乡。
  • 荞麦:一种农作物,代表着丰收与生计。
  • :指衣袖,象征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 薄宦:指身为低级官员,生活清贫。
  • 阮巷:阮姓的巷子,象征家乡。
  • 宁日:安宁的日子,指回到家乡后的平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字季伦,号阳山,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尤以诗歌见长。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薛逢送别好友裴使君归京的情境,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正值秋冬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映衬出内心的忧愁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细腻,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映射心中情感,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惆怅。开头两句“桑柘林枯荞麦干”,以景衬情,描绘了秋冬时节的凄凉,暗示分离的苦痛。接下来的“欲分离袂百忧攒”,将离别的愁绪具体化,令人感同身受。

“临溪莫话前途远,举酒须歌后会难”这一句,诗人劝诫友人不要再谈未来的远大理想,而是应当珍惜眼前的欢聚。在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中,举杯共饮,歌声响起,仿佛在此刻找到了片刻的安宁与快乐。接着,诗人将自身的处境与身为薄宦的无奈结合,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不甘与无奈,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阮巷的归宁日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而孩子们在院子中等候,展现了对家的渴望与温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柘林枯荞麦干: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萧条,暗示离别的悲凉。
  2. 欲分离袂百忧攒:表达了对离别的忧愁,袂指衣袖,象征着即将分别的心情。
  3. 临溪莫话前途远:劝诫友人此时应珍惜当下,不要谈论遥远的未来。
  4. 举酒须歌后会难:提到饮酒作乐,暗示离别后再会的困难。
  5. 薄宦未甘霜发改:表明自己身为薄宦,不甘于艰难的生活。
  6. 夹衣犹耐水风寒:即便身着单薄衣衫,仍然忍受寒风,象征坚持与忍耐。
  7. 遥知阮巷归宁日:思念故乡,向往归宁的安逸生活。
  8. 几院儿童候马看:儿童在等待马车,象征着对归来的期待和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景象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如“薄宦未甘霜发改”与“夹衣犹耐水风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桑柘、荞麦等意象象征着故乡与生活的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离别的惆怅,同时也反映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柘:象征故乡,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荞麦:代表生活的艰辛与收成的无奈。
  • 溪水:象征流动的时间与无法逆转的离别。
  • 儿童:象征纯真与对归属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柘”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桃树
    B. 桑树与柘树
    C. 柳树
    D. 松树

  2.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乐观
    B. 忧愁
    C. 无所谓
    D. 忍耐

  3. “薄宦未甘霜发改”中“薄宦”指的是什么? A. 富贵的官员
    B. 贫穷的官员
    C. 没有官职的人
    D. 退休的官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赠花卿》 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都是送别诗,但王勃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志向与理想,而薛逢则更注重于个人情感与对未来的惆怅。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展示出各自独特的风格与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