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

时间: 2024-09-19 21:29:01

吉语云云海外传,令公疾愈起朝天。

皇风再扇寰区内,

人镜重开日月边。

光启四门通寿域,深疏万顷溉情田。

陪臣自讶迷津久,愿识方舟济巨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
作者:薛逢

吉语云云海外传,
令公疾愈起朝天。
皇风再扇寰区内,
人镜重开日月边。
光启四门通寿域,
深疏万顷溉情田。
陪臣自讶迷津久,
愿识方舟济巨川。

白话文翻译:

听说吉祥的消息已经传遍海内外,
令公您病愈了,精神焕发地走上朝天。
皇帝的风采再次在大地上吹拂,
人们的眼界重新开启,仿佛日月再生。
光明普照四方,通往长寿的境地,
宽广的田地滋润着心田,万顷良田。
陪伴的臣子们自感困惑,迷失了方向许久,
愿意乘坐方舟渡过巨大的河流。

注释:

  • 吉语:吉祥的话语,代表好消息。
  • 令公:指的是一位尊贵的公爵或官员。
  • 疾愈:病愈,恢复健康。
  • 朝天:朝廷,表示政治中心。
  • 皇风:皇帝的德行和风范。
  • 人镜:比喻人们的视野和心境。
  • 四门:通常指四个方位,这里象征着广阔的空间。
  • 寿域:长寿的地方,象征着长久的福气。
  • 情田:情感的田地,指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 陪臣:陪同的臣子。
  • 迷津:迷失方向,指在复杂的环境中不知所措。
  • 方舟:指代救助的船只,象征希望与救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诗作闻名。其作品风格多样,以清新、自然见长,常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薛逢得知令公病愈之际,因而作此贺诗。诗中表达了对令公复健的喜悦,以及对国家和人民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喜庆的语调开篇,表达了对令公恢复健康的祝贺。诗中通过“吉语云云海外传”,展现了好消息的广泛传播,暗示着人们对令公的尊敬和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健康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使用“皇风再扇寰区内”来表现皇帝的德行对国家的影响。

“人镜重开日月边”一句,意象生动,寓意人们的视野和希望如同日月再生,焕发出新的光彩。接下来的“光启四门通寿域”则象征着长寿与繁荣的到来。诗人在这里使用了丰富的象征意象,营造出一种光明和希望的氛围。

最后两句“陪臣自讶迷津久,愿识方舟济巨川”,则表现了陪臣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诗人用“方舟”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象征着希望与救助的力量。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健康的祝贺,更传达了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美好愿望,体现了诗人关心时政和民生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吉语云云海外传:吉祥的话语传遍了海内外,表示极大的喜悦和祝福。
  2. 令公疾愈起朝天:令公病愈,精神焕发地走上朝廷,暗示健康的恢复使得人们振奋。
  3. 皇风再扇寰区内:皇帝的德行再次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4. 人镜重开日月边:人们的眼界重新开启,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未来。
  5. 光启四门通寿域:光明普照四方,象征长寿和幸福的降临。
  6. 深疏万顷溉情田:宽广的田地滋润着内心的情感,象征着内心的丰盈和满足。
  7. 陪臣自讶迷津久:陪伴的臣子们感到困惑,迷失了方向,反映出对未来的不安。
  8. 愿识方舟济巨川:希望能够找到方舟渡过巨大的河流,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镜重开日月边”,将人的视野比作日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方舟”象征着希望与救助。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健康、幸福和繁荣的祝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景的关心与期待,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吉语:象征美好的祝愿。
  • 令公:代表尊贵的地位与权力。
  • 皇风:象征德治与繁荣。
  • 日月:代表光明与希望。
  • 方舟:象征希望与救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吉语云云海外传”的意思是: A. 祝福的话语传遍了世界
    B. 只有国内传开
    C. 令人失望的话语
    D. 没有人关注

  2. “光启四门通寿域”中的“光”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健康与希望
    C. 月亮
    D. 灯光

  3. 诗中提到的“方舟”象征了什么? A. 希望与救助
    B. 船只
    C. 迷失
    D. 不安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与饮酒作乐。
  • 杜甫的《春望》: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情感深沉,与薛逢的喜庆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