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
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
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雾气迷蒙,晨光透过湿润的窗明亮。
我想起身去游历,然而又绕回塔旁徘徊。
杂乱的云层间开出鸟儿飞翔的路径,树林中传来秋天的声音。
曾与我的弟子们约定,香火灯烛将伴我度过余生。
注释:
- 岚光:山间的雾气和光线。
- 叠杳冥:层层叠叠,朦胧而深远。
- 晓翠:清晨的绿色,指清晨的气息。
- 游方:指出游、游历。
- 绕塔行:在塔周围徘徊。
- 乱云:形容云层混乱。
- 鸟道:鸟儿飞行的轨迹。
- 秋声:秋天特有的声音,如落叶、风声等。
- 曾约:曾经约定。
- 香灯:指佛教中的香火灯烛。
典故解析:
“香灯尽此生”表达了对修行的执着与对弟子的期许,反映了佛教文化中的修行精神。塔院通常是修道之地,诗中提到的塔可能是佛塔,象征着信仰的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著名诗人,号称“禅僧”,以其诗歌形式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与自然、人生哲理相关,常流露出对修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齐己的修行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他在自然中感悟人生哲理的过程。在佛教盛行的唐代,许多诗人受其影响,表现出对自然与灵性追求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开篇,描绘出山间的晨光与雾霭,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诗人的心境随着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而浮动,想要离开,却又无奈于对塔院的眷恋。诗中“乱云开鸟道”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动态与变化,隐喻了生命中的机遇与选择。最后一句“香灯尽此生”则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修行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意象,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齐己诗歌的独特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岚光叠杳冥”:描绘了山间雾气环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感。
- “晓翠湿窗明”:晨曦透过湿润的窗户,营造出清晨的清新气息。
- “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想要出游但又无法离开塔院。
- “乱云开鸟道”:象征着在纷乱中寻找方向。
- “群木发秋声”:秋天的声音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表达了对修行的承诺与对弟子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构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拟人:给云、鸟、树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乱云开鸟道”,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修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当下的珍惜,体现了深刻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岚光:象征神秘的自然力量。
- 晓翠: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鸟道:象征自由与追求。
- 秋声:暗示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香灯:象征信仰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岚光叠杳冥”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象?
- A. 清晨的阳光
- B. 山间的雾气
- C. 落叶的声音
-
诗人想要去哪里游历?
- A. 塔院
- B. 山中
- C. 游方
-
“香灯尽此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修行的坚定
- C. 对弟子的失望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齐己的《留题仰山大师塔院》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但齐己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信仰,而王维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两者都展示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的美好描绘与哲理思考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齐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