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十五首 其十一》
时间: 2025-02-04 15:35:35意思解释
摸鱼儿十五首 其十一
原文展示:
写风怀分司御史,依依射鸭阑曲。熏炉侍女桐阴下,添染朝衫新绿。珠几斛买翠钿,成双暖老须燕玉。画中看足,道舞扇歌裙,不曾真个,新注小名录。人生事,大抵烟云断续,但须举酒相属。娇儿解觅金鱼佩,还乞老夫诗读。香荈熟待舌本,回甘清味徐徐复。多情杜牧,休再发狂言,惊回红粉,笑转紫云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翰林院的风流公子,悠然自在地在鸭栏曲旁垂钓。熏香的炉子旁,侍女在桐树阴影下,给他添染新绿的朝衫。他用珠几买下翠钿,成双的燕玉温暖着年迈的须发。画中看尽了舞扇歌裙,却不曾真实地记录在册。人生的事情,大多如烟云般断续,不过是举杯相交。娇儿寻求金鱼佩,恳求老夫为他朗读诗篇。香荈熟了,舌尖期待着清甜的滋味一点点复现。多情的杜牧,别再发狂的言语,惊动了红粉的娇颜,笑转过了紫云的目光。
注释:
- 风怀:指人的风采和气质。
- 分司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代表正义与清白。
- 熏炉侍女:指侍女在熏香的炉子旁边。
- 珠几:一种用珠子装饰的桌子。
- 翠钿:用翠玉制成的装饰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士铨,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文风和丰富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充满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诗中描绘的场景和人物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尚与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刻体悟。开头的“写风怀分司御史”,将诗人自身的身份和气质巧妙地与官职结合,展现出士人的风流与洒脱。随着诗歌的发展,作者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熏炉、侍女、朝衫等细节,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透出一丝闲适与雅致。
诗中提到的“人生事,大抵烟云断续”,则是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最后两句“多情杜牧,休再发狂言”,引入杜牧的形象,暗示了对文人情感的反思,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幽默与戏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写出自己的风采和身份,暗示作者的自信。
- 描述了一幅悠闲的画面,表现出一种生活情趣。
- 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生活的美好。
-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呼吁珍惜友谊与当下。
- 引用杜牧,展示文人之间的情谊与相互调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烟云”,突显其短暂与虚幻。
- 对仗:如“画中看足,道舞扇歌裙”,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的细腻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展现出一种雅致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鸭阑曲:象征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熏炉侍女:代表着生活的温暖与细腻。
- 翠钿、燕玉:象征富贵与美好,突显生活的华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分司御史”指的是哪种官职?
- A. 文人
- B. 监察官
- C. 武将
- 答案:B
-
“人生事,大抵烟云断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人生的无常感慨
- B. 对生活的满足
- C. 对过去的怀念
-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娇儿”在寻求什么?
- A. 金鱼佩
- B. 食物
- C. 教育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杜牧与蒋士铨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关注生活细节与人情,但杜牧更偏向于对人生的感慨与抒情,而蒋士铨则更侧重于生活的闲适与风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