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时间: 2025-02-04 15:27:14意思解释
摸鱼儿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记苏台旧时风景,西楼灯火如画。
严城月色依然好,无复绮罗游冶。
欢意谢。向客里相逢,还又思陶写。
金尊翠斝。把锦字新声,红牙小拍,分付倦司马。
繁华梦,唤起燕娇莺奼。
肯教孤负元夜。
楚芳玉润吴兰媚,一曲夕阳西下。
沉醉罢。君试问人生谁是无情者。
先生归也。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和泪在罗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回忆起苏台的旧时风景,西楼的灯光宛如画卷。严城的月色依旧美好,不再有绮丽的游乐。欢愉的心情已然消逝。与朋友相聚,心中又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金尊翠斝,贮存着美酒,锦字的新曲调,红牙小拍的乐声,仿佛是托付给倦怠的司马。繁华的梦境,唤起了燕子和莺儿的欢愉。怎能让这美好的元宵夜白白错过?楚地的芳香如玉,吴地的兰花如媚,夕阳西下,一曲悠扬。沉醉之后,问君:人生中谁是无情的人呢?您要离开了,但请留意江南的杏花与春雨,泪水悄然流淌在丝帕上。
注释
- 苏台: 指苏州的台地,风景如画。
- 严城: 可能指严州,代表城市的宁静与美好。
- 绮罗游冶: 形容繁华和奢侈的游乐生活。
- 金尊翠斝: 指盛酒的器具,象征美酒与欢聚。
- 红牙小拍: 指小型打击乐器,表现欢乐的气氛。
- 燕娇莺奼: 燕子和黄莺,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元夜: 指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
- 楚芳玉润吴兰媚: 描述江南的花香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绘山水、咏叹人生。
创作背景: 该词作可能是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对人生无常和情感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篇即以“记苏台旧时风景”引入,唤起读者对美景的向往,紧接着对“西楼灯火”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词中多次提到的“欢意谢”,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离别的感伤。结尾处提及的“杏花春雨”,则是对江南温柔情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苏台旧时风景: 追忆过去美好的景色。
- 西楼灯火如画: 描绘夜晚的温馨和美丽。
- 严城月色依然好: 表达即使时光流逝,月色依旧迷人。
- 无复绮罗游冶: 对过去繁华生活的追忆与感伤。
- 欢意谢: 形容快乐的情绪已消逝。
- 向客里相逢,还又思陶写: 在与朋友相聚时,思念陶渊明的诗作。
- 金尊翠斝: 代表丰盛的酒宴,象征友谊。
- 繁华梦,唤起燕娇莺奼: 繁华的梦境带来了春天的生机。
- 肯教孤负元夜: 表达对元宵夜的珍惜与重视。
- 君试问人生谁是无情者: 反思人生的无情与情感的真挚。
- 但留意江南,杏花春雨: 以江南的春景作为对生活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 “西楼灯火如画”将灯光比作画,生动形象。
- 拟人: “欢意谢”使情感具有人性,增强共鸣。
- 对仗: 词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思考。
意象分析
- 苏台: 代表美丽的自然景观。
- 月色: 象征宁静与思考。
- 金尊翠斝: 象征友谊和欢聚。
- 杏花春雨: 表达温柔的情感与对春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楼灯火”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画卷 B) 美丽的灯光 C) 朋友的聚会 D) 春天的景色 -
“楚芳玉润吴兰媚”描绘的是什么?
A) 江南的花卉 B) 友谊的深厚 C) 青春的美好 D) 秋天的萧瑟 -
词中提到的“元夜”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春节 C) 元宵节 D) 端午节
答案
- B) 美丽的灯光
- A) 江南的花卉
- C) 元宵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本词相似,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但辛弃疾的词更加强调豪放的情感,而张翥的词则显得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评与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