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青荷莲
张克家 〔近代〕
岐王长见。竹里纳凉离水殿。
廿八丝牵。海外乘来太乙船。
慵妆微醉。粉颈低垂贪午睡。
错认萱花。占断秋光处士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夏日的闲适场景。在岐王的水殿前,竹林中清凉的空气让人感到放松。二十八根丝线牵动着思绪,仿佛那艘来自海外的太乙船带来了远方的梦境。词人慵懒地妆扮,微微醉意中,娇嫩的脖颈低垂,沉浸在午后的睡意中。误将萱花认作别的花,似乎在无意间占据了秋天的光阴,仿佛那些隐士的生活已然成为自己的归宿。
注释:
字词注释:
- 岐王:指的是岐王府,是唐代王族的居所。
- 竹里纳凉:在竹林中乘凉。
- 廿八丝:指二十八根丝线,可能是形容某种情感的牵绊。
- 太乙船:传说中的仙船,象征着梦想或神秘的事物。
- 慵妆:懒散地打扮。
- 粉颈:指娇嫩的脖子。
- 贪午睡:沉迷于午后的睡眠。
- 萱花:萱草,常用作怀念故人或隐士生活的象征。
- 处士家:指隐士的家,象征一种清净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太乙:源于道教文化,太乙是指一种神秘的力量,象征着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萱草: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寄托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或寓意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克家,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他的作品多受传统文化熏陶,风格清新、闲适,常表现出对自然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夏日的午后,诗人可能在某个竹林的水边,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借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及对隐士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张克家的《减字木兰花 青荷莲》展现了一种极为细腻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词中通过描绘竹林、清凉水殿、午后慵懒等场景,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清雅的画卷中。词人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与对世俗纷扰的淡然。
诗的开头提到“岐王长见”,不仅让人联想到高贵的王府,也暗示了词人与高人雅士的渴望接触,并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竹林的清凉与水面的舒适。接着“廿八丝牵”与“太乙船”的意象交替,形成了梦境与现实的交融,展示出词人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慵妆微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慵懒女子的形象,她在午后的阳光下,沉醉于自己的思绪中,似乎已经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最后一句“错认萱花”更是将隐士的生活与秋光的流逝巧妙结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远的意境,展现了张克家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感悟与愉悦的审美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岐王长见:表达对高贵生活的向往。
- 竹里纳凉离水殿:描述清凉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宁静。
- 廿八丝牵:象征情感的牵绊,可能暗指思念或理想。
- 海外乘来太乙船:暗示理想的追求,带有神秘色彩。
- 慵妆微醉:表现一种懒散与享受的态度。
- 粉颈低垂贪午睡:进一步描绘女子的娇媚与慵懒。
- 错认萱花: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误解与憧憬。
- 占断秋光处士家:表达时间的流逝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太乙船”比喻理想的追求。
- 拟人:如“慵妆微醉”,让状态具有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粉颈低垂贪午睡”,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清幽与宁静。
- 水殿:代表高雅的生活环境。
- 丝线:象征情感的牵绊。
- 太乙船:象征理想与追求。
- 萱花:象征怀念与隐士生活。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感,也使得诗人在细腻描写中传达出深远的文化内涵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减字木兰花 青荷莲》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克家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太乙船”象征什么?
A. 日常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友情
D. 乡愁 -
“粉颈低垂贪午睡”描绘的是怎样的状态?
A. 忙碌的工作
B. 慵懒的享受
C. 焦虑的情绪
D. 喜悦的心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理想的追求。
- 苏轼的《水调歌头》:也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张克家的《减字木兰花》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而张克家则更为细腻。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主题更为沉重,而张克家的作品则更显轻松与闲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近现代诗词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美与魅力,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