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辛丑中秋后一日过建国西路诗李太疏宣倜,叩其门则已易主,太疏下世且三月矣,为泫然者久之》
时间: 2025-02-04 14:10: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握兰裁曲。缀玉枝头看不足。风义平生。迟得芳魂鼓掌迎。文昌穷瞎。犹辨弦声花十八。悽断秋心。旧梦桥西月照临。
白话文翻译:
我握着兰花,轻轻裁剪曲线。缀满玉珠的枝头,依旧觉得不够美丽。风的义气如同我的一生,久久未能迎来芳魂的热烈掌声。文昌星虽已暗淡,仍能辨认出那如花般的十八弦琴声。内心的秋意悽然,昔日梦境在桥西的月光下依旧清晰。
注释:
- 握兰:握住兰花,象征优雅和美好。
- 裁曲:修剪曲线,形容对兰花的精心照顾。
- 缀玉:用玉石装饰,形容华丽的外表。
- 风义:风的义气,暗指风的高尚品质。
- 芳魂:美好的灵魂,可能指已故的友人或爱人。
- 文昌:文昌星,寓意文才和智慧。
- 弦声:琴声,象征音乐的美。
- 秋心:秋天的心情,表现出忧伤和感慨。
- 旧梦:过去的梦境,带有怀旧之情。
- 桥西月:桥边的月光,营造出静谧的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龙榆生(1896年-1969年),字子庸,号君华,江苏无锡人,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辛丑年中秋之后,诗人经过建国西路,因朋友李太疏已故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兰花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在中秋时节对过往友人的深情怀念。开篇“握兰裁曲”,不仅描绘了兰花的优雅,更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接下来的“缀玉枝头看不足”,则反映出一种对美的无尽追求,尽管装点得再华丽,内心依然觉得不够。
“风义平生”一联,表达了风的高尚品质,与诗人自身的理想相契合,显示其志向与风骨的共鸣。而“迟得芳魂鼓掌迎”,则用“芳魂”暗指已逝的友人,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接下来的“文昌穷瞎”,展现了一种对往昔辉煌的追忆,文昌星代表着文才,而“犹辨弦声花十八”的描写,则通过音乐的美感,进一步深化了怀旧的情感。最后的“悽断秋心”,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面对秋天的悲伤,旧梦如月光般照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对美的执着追求与对友人深切的怀念,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握兰裁曲:象征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缀玉枝头看不足:暗示即使拥有华丽的外表,内心仍感不满足。
- 风义平生:表达诗人对理想风骨的向往。
- 迟得芳魂鼓掌迎:怀念故友,感慨时光的无情。
- 文昌穷瞎:对过往文才的追忆。
- 犹辨弦声花十八:音乐的美感与怀旧情绪交织。
- 悽断秋心:表现出诗人对秋天的感伤。
- 旧梦桥西月照临:往昔的梦境在月光下依然清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文昌穷瞎”,用星象比喻文才。
- 对仗:如“握兰裁曲”与“缀玉枝头”,形成音韵和谐。
- 拟人:如“芳魂鼓掌迎”,赋予灵魂以人性化的表现。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花:象征纯洁、高雅的情感。
- 月光:代表思念与怀旧。
- 秋天: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握兰裁曲”象征什么?
- A. 对兰花的喜爱
-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C. 生活的无常
-
“风义平生”中“风义”指的是什么?
- A. 风的高尚品质
- B. 自然的力量
- C. 诗人的情感
-
“旧梦桥西月照临”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怀念与惆怅
- C. 失落与绝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龙榆生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李清照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龙榆生则融入了更多哲理上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现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