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密庵三首
作者: 刘子翚
半参樵径绕危岑,
仿佛精庐若可寻。
怪底扶筇箸力健,
暖风晴日送登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我在半山腰的小径上游览的情景。小径环绕着险峻的山峰,似乎那座精致的庐舍就在眼前可寻觅。让人惊讶的是,我扶着拐杖,竟然能走得如此轻松。暖风和晴朗的日子伴随着我,让我愉快地登高远望。
注释:
- 樵径:指砍柴的小路。
- 危岑:险峻的山峰。
- 精庐:精致的小屋,这里指隐士的居所。
- 扶筇:扶着拐杖,表示年长或体弱。
- 箸力健:指用力行走,表现出身体的健康。
- 暖风晴日:温暖的风和晴朗的天气,营造出舒适自然的环境。
典故解析:
“游密庵”可能与隐士文化有关,隐士往往栖息于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此诗反映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约1070-1125),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前往隐士庵游玩,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览密庵为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半参樵径绕危岑”用“半参”让人感受到诗人正处于山间小径,四周环绕着高耸的山峰,给人以险峻之感。接着“仿佛精庐若可寻”勾画出隐士的庐舍似乎就在不远处,增添了神秘的气氛,仿佛隐士的生活就在眼前。
“怪底扶筇箸力健”一句,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虽年长,却依然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自如,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而最后一句“暖风晴日送登临”则以自然的天气描绘出一种和谐与宁静,温暖的风和明亮的阳光恰到好处地衬托了诗人游览的愉悦心情。
整首诗简单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参樵径绕危岑:诗人在山间小路上漫步,路径环绕着险峻的山峰,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
- 仿佛精庐若可寻:让人感到那座精致的小屋似乎就在眼前,体现了隐士生活的遥不可及与向往。
- 怪底扶筇箸力健:诗人自我调侃,虽然年长却依然能够行走自如,体现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 暖风晴日送登临:温暖的天气和阳光支持着诗人继续登高,表达出一种愉悦与自在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庐舍比作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的暖风和晴日仿佛在陪伴诗人,增加了诗的情感温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樵径:象征着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危岑:代表着人生的挑战与险阻。
- 精庐:隐士生活的理想境地,象征着心灵的归宿。
- 暖风晴日: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樵径”指的是什么?
- A. 砍柴的小路
- B. 捕鱼的河流
- C. 田间的小道
-
诗中提到的“精庐”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隐士的理想住所
- C. 山上的庙宇
-
“暖风晴日”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
- A. 冷清
- B. 温暖愉悦
- C. 阴暗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更加强调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感。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豪情,风格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子翚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