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卢赞元喜雪》

时间: 2025-02-04 15:35:59

六花初逐晓风繁,五裤那忧岁晚寒。

杖屦客迷村径远,笙歌人在小楼看。

也知近郭梅将动,只恐行春路未乾。

授简梁园林惜醉,银台列烛妓围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卢赞元喜雪
作者:刘子翚 〔宋代〕

六花初逐晓风繁,
五裤那忧岁晚寒。
杖屦客迷村径远,
笙歌人在小楼看。
也知近郭梅将动,
只恐行春路未乾。
授简梁园林惜醉,
银台列烛妓围宽。

白话文翻译:

初冬的雪花在晨风中纷纷扬扬地飘落,
我穿着五条裤子却不怕年末的寒冷。
手持拐杖的旅人迷失在通往村庄的远路上,
楼上的乐人正悠然地欣赏着这一切。
我知道近郊的梅花即将绽放,
只怕春天的路还未干净。
我把信件送到梁园,真是醉意酣畅,
银台上点着烛火,歌妓们围坐在宽敞的地方。

注释:

  • 六花:指雪花,六指的是雪花的形状,常用来形容雪的飘落。
  • 五裤:形容穿了很多层的裤子,表示防寒的用心。
  • 杖屦:杖是拐杖,屦是鞋,指依靠拐杖行走的旅人。
  • 笙歌:笙和歌,指音乐与歌唱,传达出一种欢愉的气氛。
  • 授简:送信或传递信息的意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子翚,号静庵,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初冬,正值雪花纷飞之际,诗人借雪景抒发对冬季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次韵卢赞元喜雪》是一首描写冬日雪景的诗作,开头以“六花初逐晓风繁”描绘了雪花随着晨风飘落的美丽场景,展现了冬天的生机。诗人以“我穿着五条裤子却不怕年末的寒冷”表达了自己对寒冷的无畏,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杖屦客迷村径远,笙歌人在小楼看”则描绘了旅人迷失于乡村小道的情景,与楼中人们的欢歌笑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是旅人的孤独与迷茫,另一方面是楼中人们的欢愉与享受,营造出一种对比的美感。

“也知近郭梅将动,只恐行春路未乾”中,诗人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暗示着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未来的不安。最后两句则描绘了酒宴的场景,传递出一种醉意和欢愉,显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既有冬季的寒冷,又有春天的期盼,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六花初逐晓风繁:雪花纷纷飘落,描绘出初冬的美丽景象。
  2. 五裤那忧岁晚寒:即使寒冷也无所畏惧,体现诗人的乐观态度。
  3. 杖屦客迷村径远:旅人迷失在崎岖的小路,暗示生活的迷惘。
  4. 笙歌人在小楼看:楼中人们欢快地欣赏雪景,形成对比。
  5. 也知近郭梅将动:春天即将来临,梅花将要绽放的期待。
  6. 只恐行春路未乾:对春天的期待中夹杂着对未来的不安。
  7. 授简梁园林惜醉:传达出诗人醉意朦胧的心情。
  8. 银台列烛妓围宽:欢宴的热闹场景,展现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杖屦客迷村径远,笙歌人在小楼看”,对仗工整。
  • 比喻:将雪花比作“六花”,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使其更富有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景的描写,表达了冬季的寒冷与春天的期待,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雪花(六花):象征纯洁与美丽,冬天的象征。
  2. 旅人(杖屦客):象征人生中的迷惘与孤独。
  3. 乐人(笙歌人):象征欢乐与生活的享受。
  4. 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5. 酒宴(银台列烛):象征欢乐与人际交往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杜甫
    B. 李白
    C. 刘子翚
    D. 白居易

  2. 诗中的“六花”指的是: A. 花朵
    B. 雪花
    C. 瓜果
    D. 树叶

  3. 诗中提到的“杖屦客”是指: A. 旅行者
    B. 商人
    C. 学者
    D. 官员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子翚的《次韵卢赞元喜雪》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者侧重描绘雪景的欢愉与期待,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故土的眷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刘子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