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江南 题吴华卿一诗一研图
冯煦 〔清代〕
清芬渺,三泖昔栖迟。
断石不随云景幻,
一编重把琐窗西。
恻恻夜乌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江南水乡景象。清新的芬芳在空气中缭绕,昔日栖息的三泖(即水面)显得格外宁静。断石不再随云影而变幻,诗人重拾着那一编旧书,静静坐在窗前,透过琐窗望向西方。夜深时分,乌鸦啼鸣声声,增添了几分凄凉。
注释
- 清芬渺:清新的气息缥缈而远。
- 三泖:指的是水域,古代多用来形容江南的水乡。
- 断石:静寂而不随意变化的石头。
- 云景幻:云彩与景色的变幻。
- 琐窗:小窗,通常用来隔开内外。
- 恻恻:形容声音哀怨、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才情出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作品多以清雅、婉约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江南水乡的繁华与衰退交替之际,诗人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江南的美丽与孤寂,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过往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忆江南 题吴华卿一诗一研图》通过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内心的感伤。诗的开头“清芬渺,三泖昔栖迟”,让人想起那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水面,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乡之中。这里的“清芬”不仅是自然的气息,更是一种人文的气韵,体现了江南特有的文化底蕴。
接着的“断石不随云景幻”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事物,断石象征着坚固与恒久,而云景的变幻则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一编重把琐窗西”,可见诗人沉浸在往昔的记忆中,沉静地翻看着那一卷旧书,似乎在寻找久远的情感和过往。最后“恻恻夜乌啼”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乌鸦的啼鸣在夜晚的静谧中显得格外凄凉,增添了诗的哀伤气氛,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使用了清丽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芬渺,三泖昔栖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新气息和宁静的水面,暗示过去的安宁。
- 断石不随云景幻:通过断石的稳固与云彩的变化,表现了对过往不变的追忆。
- 一编重把琐窗西:诗人静坐窗前,翻看旧书,表现回忆的深沉与怀旧的情感。
- 恻恻夜乌啼:乌鸦的啼鸣增添了孤寂与哀伤,暗示夜的静谧中潜藏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芬”比作江南的气息,表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 对仗:诗中“断石不随云景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夜乌啼声的描写,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自然景物映照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芬:代表自然的纯净与美好,象征江南的文化气息。
- 三泖:水的意象,象征着生命与流动,代表着江南的自然风光。
- 断石:象征着坚固与恒久,传达出诗人对稳定的向往。
- 琐窗:代表了内心的沉静与对外界的隔绝,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夜乌啼:象征着孤独与哀伤,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断石”象征着什么?
- A. 不变与坚固
- B. 变化与流动
- C. 美好与希望
-
判断题:诗中“清芬渺”意指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 对
- 错
-
填空题:整首诗描绘的是_____的宁静与美丽。
答案
- A
- 对
- 江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杜甫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江南春》:同样描绘江南的美丽,强调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春江花月夜》:通过水乡的意象,展现了江南夜景的浪漫与柔情。
两首诗都在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但冯煦的诗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怀念,而杜甫与张若虚则更多地表现出江南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