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三》
时间: 2025-01-11 02:0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月迥,风袭读书帷。
砚滴摇光分碎玉,
镫花随影落琼芝。
历历记当时。
人已老,不分冷风雌。
吊古自垂珠蚌泪,
问天欲伐桂香枝。
清气荡冰凘。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月亮高悬,清风袭来,吹动了我读书的帷幕。
砚台上的水滴在灯光下闪耀,仿佛打碎了玉石,
灯下的花影随着我的思绪落在了琼芝上。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如今我已年老,竟分不清冷风的雌雄。
我吊古自怜,泪水像珠子一样从蚌中流出,
问天何时才能采伐那桂树的香枝。
清冷的气息荡漾在冰面上。
注释:
- 寒月:指冬天的月亮,象征冷清的环境。
- 读书帷:指书房的帷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读书氛围。
- 砚滴:砚台上的水滴,象征着文人墨客的创作。
- 琼芝:一种美丽的植物,象征着高洁之品。
- 吊古:怀念古人。
- 珠蚌泪:意指流泪,表达对往事的伤感。
- 桂香枝:指桂树,象征高洁与香气,常用来比喻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字而立,号心斋,晚号湘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夫之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失意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及对往昔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王夫之的《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三》通过描绘寒冷的月亮和清风,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静谧而略显凄凉的冬夜图景。诗的开头“寒月迥,风袭读书帷”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环境,诗人似乎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里,沉浸于自己的思考与回忆。随着“砚滴摇光分碎玉”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写作时的状态与内心的情感结合,水滴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历历记当时”一句,点明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曾经的美好在脑海中历历在目,但“人已老,不分冷风雌”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与感叹,寒风中的孤独感愈发明显。诗人通过“吊古自垂珠蚌泪”这一句,表达了对古人和往事的怀念,眼泪如同珠子般从心中流出,既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悲哀。
诗的最后“问天欲伐桂香枝”,则引入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诗人渴望寻求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超越,尽管现实中感到无奈与孤独,但那份追求却依然存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感受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结合,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月迥:描绘寒冷的月亮高悬,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风袭读书帷:清风吹动帷幕,增强了诗的静谧感。
- 砚滴摇光分碎玉:水滴在灯光下闪烁,产生了美的联想。
- 镫花随影落琼芝:灯下的影子与花影交错,增添了诗意。
- 历历记当时:对往事的清晰记忆,表现怀旧之情。
- 人已老,不分冷风雌:感叹岁月无情,自己已不再年轻。
- 吊古自垂珠蚌泪:对古人的怀念与自我的惋惜。
- 问天欲伐桂香枝: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水滴比作碎玉,生动形象。
- 拟人:灯下花影仿佛在随诗人思绪舞动。
- 对仗:如“历历记当时”与“人已老”等,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寒月:象征孤独与冷清。
- 读书帷:象征学问与内心的宁静。
- 砚滴:象征灵感与创作的艰辛。
- 琼芝:象征高洁与理想。
- 珠蚌泪:象征对过去的怀念与情感的流露。
- 桂香枝:象征追求与理想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月迥”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吊古自垂珠蚌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怀念
C. 愤怒
D. 兴奋 -
诗中“问天欲伐桂香枝”代表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权力
C. 理想与追求
D. 名声
答案:
- D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夫之的《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月亮的描写,但王夫之的诗更注重氛围的营造与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更直接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王夫之诗词集》
- 《明清诗词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