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四》

时间: 2025-01-26 07:42:31

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

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廷植党互相挺,政事纷更属纪年。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

白话文翻译:

朝廷中形成了不同的党派,彼此支持,政事频繁变更,记录着这一年的历史。我曾读过上皇的哀痛诏书,他自责的态度仍然像古代的禹和汤一样贤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植党:指朝廷中形成不同的党派。
  • 互相挺:互相支持。
  • 纷更:频繁变更。
  • 属纪年:记录着这一年的历史。
  • 上皇:指前任皇帝。
  • 哀痛诏:皇帝因国家大事或个人悲痛而发布的诏书。
  • 责躬:自责。
  • 禹汤:指古代贤明的君主禹和汤。

典故解析:

  • 禹汤: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两人都以贤明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生卒年不详),字子翚,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朝廷中党派斗争激烈,政事频繁变更的社会现象。诗人通过提及上皇的哀痛诏书,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怀念和对时政的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宋代朝廷中的党派斗争和政事纷更的现象。诗人以“植党互相挺”和“政事纷更属纪年”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朝廷中的混乱局面。后两句“曾读上皇哀痛诏,责躬犹是禹汤贤”,则通过对上皇哀痛诏书的回忆,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怀念和对当前政治状况的不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廷植党互相挺:朝廷中形成了不同的党派,彼此支持。
  2. 政事纷更属纪年:政事频繁变更,记录着这一年的历史。
  3. 曾读上皇哀痛诏:我曾读过上皇的哀痛诏书。
  4. 责躬犹是禹汤贤:他自责的态度仍然像古代的禹和汤一样贤明。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朝廷植党互相挺”与“政事纷更属纪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责躬犹是禹汤贤”通过比喻,将上皇的自责与古代贤明君主禹和汤相比,突出了上皇的贤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朝廷中党派斗争和政事纷更的批评,以及对贤明君主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比当前的政治混乱和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理念,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植党:象征朝廷中的党派斗争。
  • 纷更:象征政事的频繁变更。
  • 哀痛诏:象征上皇的悲痛和自责。
  • 禹汤:象征古代贤明君主的治国理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植党互相挺”指的是什么? A. 朝廷中形成了不同的党派,彼此支持。 B. 朝廷中官员互相攻击。 C. 朝廷中官员互相合作。 D. 朝廷中官员互相竞争。

  2. 诗中“责躬犹是禹汤贤”中的“禹汤”指的是谁? A. 古代贤明的君主禹和汤。 B. 古代贤明的君主禹和尧。 C. 古代贤明的君主汤和舜。 D. 古代贤明的君主尧和舜。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反映了宋代政治改革的复杂性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批评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四》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反映了宋代政治的复杂性,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党派斗争的批评,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改革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政治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政治的变迁和党派斗争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