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仙姥来时》
时间: 2025-02-04 15:30: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仙姥来时
作者: 姜夔 〔宋代〕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白话文翻译:
当仙姥驾临时,正好可以一望无际的翠绿波澜。
旗帜与飘动的云彩一起降落,依稀可见前面的山峦。
命令群龙用金做轭,诸位仙女用玉饰作冠。
当夜色深沉,风平浪静无人,听见佩环的声响。
在神奇之处,请君细看。
奠定淮河右岸,阻挡江南的水流。
派遣六丁雷电,专门守护东关。
却嘲笑那些英雄没有好的手段,只能用一根篙撑着春水走曹操。
又怎能知道人在小红楼,帘影之间。
注释:
- 仙姥:传说中的仙女,常被描绘为高贵、超凡脱俗的存在。
- 翠澜:形容青翠的水面,意指辽阔的江水。
- 旌旗:指军旗,这里与云彩一起描述气势磅礴的场面。
- 群龙金作轭:比喻众多神仙或神兽聚集,金色的轭象征着权威和统治。
- 六丁雷电:指古代神话中的六位神灵,能够操控雷电。
- 曹瞒:曹操的别称,这里暗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小红楼:可能隐喻某种隐秘的情感或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因其词风清新婉丽而闻名。姜夔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深受时代变化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展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满江红·仙姥来时》是姜夔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词,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有关。诗中描绘的仙姥意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仙姥来时》是一首充满幻想与象征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整首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神奇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开篇“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即设置了一个广阔而宁静的场景,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内心的澎湃。
接下来的“旌旗共乱云俱下”则展现出一种气势恢宏的场景,隐约流露出历史的沉重和英雄的无奈。词中对群龙、仙女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想象中的仙境与现实的英雄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却笑英雄无好手”的深刻内涵,表现出一种对历史英雄的无奈与讽刺。
最后一句“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则将视角拉回到个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这一转折不仅让整首词更具层次感,也提升了情感的深度,使人感受到一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描绘仙姥降临的壮丽场面,设定了整体的氛围。
-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展现出战斗的气势,暗含历史的纷争与冲突。
-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象征着神秘的力量与美丽的幻影,反映出理想世界的构建。
-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夜深人静,唯有佩环声响,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 神奇处,君试看:呼唤读者一同感受这神奇的场景。
- 奠淮右,阻江南:历史的重重阻碍与环境的挑战。
-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暗示神秘力量的参与,历史与神话交错。
-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历史的英雄在现实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
-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最后的转折,暗示个人情感与生活的细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群龙金作轭”,将神仙与权力结合,形成强烈的意象。
- 拟人:如“闻佩环”,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人的感觉,增强诗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中对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仙姥的降临与历史英雄的无奈,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与情感纠葛。姜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理想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姥: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翠澜: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旌旗:隐喻历史的冲突与英雄的斗争。
- 佩环:个人情感的孤独与细腻。
- 小红楼:象征内心的隐秘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姥”象征什么?
- A. 历史人物
- B. 理想与美好
- C. 战争
- D. 自然
-
“却笑英雄无好手”中的“英雄”指代的是谁?
- A. 仙姥
- B.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 C. 诗人自己
- D. 未来的英雄
-
诗中提到的“六丁雷电”属于哪个文化?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儒家
- D. 法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蝶恋花·春景》:李清照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仙姥来时》与《浪淘沙·北戴河》: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理想的冲突,但风格与情感表达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个人内心的孤独,后者则展现了对历史的回望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姜夔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满江红·仙姥来时》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