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国婆娑几树梅,将军逐鹿未归来。江东父老空相忆,枝上年年长绿苔。
白话文翻译
在我曾经的故国中,几株梅树摇曳生姿,而那位将军却迟迟未能归来。江东的父老乡亲们徒然地怀念着他,梅树的枝头年年都生长着青苔。
注释
- 婆娑:形容树木摇曳的样子。
- 将军:此处指代的是一位出征的将领。
- 逐鹿:追逐猎物,这里比喻将军在外征战。
- 江东:指江东地区,特指长江以东的地方,历史上多指吴地。
- 父老:指年长的乡亲。
- 长绿苔:青苔年年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思念。
典故解析
“逐鹿”典出《诗经·小雅》,比喻出征作战。“江东父老”则可以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因战乱而离散的家庭,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宋代词人和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他的词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战乱频繁的年代。姜夔通过描绘梅树与将军的关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战乱中离散人们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树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开头的“旧国婆娑几树梅”如画般的描写,令人感受到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但紧接着却是“将军逐鹿未归来”的惆怅,突显出战争带来的离散与无奈。江东父老空相忆,展现了人们对故人的思念与渴望,而“枝上年年长绿苔”则在时间的流逝中,表现出一种无力感与永恒的缅怀。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柔和而又沉重的思绪,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蕴含着对故乡与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旧国婆娑几树梅:描绘了故乡梅树的摇曳,传达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感受。
- 将军逐鹿未归来:将军的缺席反映出战乱带来的离别与孤独。
- 江东父老空相忆:乡亲们对将军的思念,表现出人们对故人的怀念与无奈。
- 枝上年年长绿苔:青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但也暗示着思念的无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将军的征战比作“逐鹿”,形象且生动。
- 拟人:梅树的“婆娑”表现出一种生命力。
- 对仗:全诗整体结构和意象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反映了战乱中的思乡之情与对亲人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沧桑与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梅树:象征着坚韧和清雅,也代表着故乡的记忆。
- 将军:象征着出征的英雄,承载着责任与牺牲。
- 青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变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旧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国
- B. 江东
- C. 西域
- D. 故乡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将军逐鹿未归来”表达了对__的思念。
-
判断题:诗中的“枝上年年长绿苔”意在表现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延续。 (对/错)
答案
- B. 江东
- 将军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描写。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人事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都涉及思乡的主题,但李白的诗更直接,而姜夔则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风格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姜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