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

时间: 2025-02-04 15:34:12

駮云飞去见晴岚,叠巘平湖影共涵。

景与新诗争上下,天将真赏冠东南。

频来但觉如初到,得侣何妨纵剧谈。

归路一湾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湖
张镃 〔宋代〕
駮云飞去见晴岚,
叠巘平湖影共涵。
景与新诗争上下,
天将真赏冠东南。
频来但觉如初到,
得侣何妨纵剧谈。
归路一湾明月好,
闹花风里跃华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边游玩的情景。飞去的云彩在晴朗的山峦上方,重叠的山峦与平静的湖面相映成趣。这里的景色与新作的诗句在意境上相互争辉,真心的欣赏似乎更能让东南的美景夺得桂冠。每次来此,我总觉得仿佛是第一次到来,和朋友们畅谈也无妨。归途上,明亮的月光洒在曲折的水湾上,繁花似锦的风中,华丽的马车轻快地跃动。

注释:

  • 駮云:指的是变幻的云彩,以“駮”字形容其飞扬。
  • 晴岚:晴天的山岚,形容山的清晰可见。
  • 叠巘:重叠的山峦。
  • 影共涵:影子与水波交融。
  • 真赏:真正的欣赏。
  • 华骖:华丽的马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仲明,号涧松,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次泛湖游玩时创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泛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际交流的诗,展现了诗人张镃对湖光山色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通过“駮云飞去见晴岚”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亮的自然画面,云彩在山峦的映衬下显得生动而富有变化,展现了自然的灵动。接着,诗人通过“叠巘平湖影共涵”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景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湖面如镜,倒映出山的轮廓,形成了美妙的视觉效果。

“景与新诗争上下”一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景色之间的竞相辉映,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创作的自信与骄傲。接下来的“频来但觉如初到”,则流露出一种新鲜感与对自然的永恒热爱,仿佛每一次的到来都是一次新的体验。与友人畅谈的场景,更加突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最后两句“归路一湾明月好,闹花风里跃华骖”,描绘了归途的美丽,明月的映照与繁花的飘散,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駮云飞去见晴岚:云彩在空中飘动,能够看到晴朗的山岚。
  2. 叠巘平湖影共涵:重叠的山峦与平静的湖面相互映衬。
  3. 景与新诗争上下:自然景色与新写的诗句相互辉映。
  4. 天将真赏冠东南:天上即将赐予真正的欣赏,夺得东南的美誉。
  5. 频来但觉如初到:常来此地,却总觉得如同第一次到来。
  6. 得侣何妨纵剧谈:有朋友在身边,畅谈无妨。
  7. 归路一湾明月好:归途的弯湾上,明亮的月光令人愉悦。
  8. 闹花风里跃华骖:在花香四溢的风中,华丽的马车轻快地跃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诗句相提并论,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频来但觉如初到”和“得侣何妨纵剧谈”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感情,使之更富有生命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景色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云:变化无常,象征自由与灵动。
  2. 山:稳重,象征自然的壮丽与永恒。
  3. 湖:平静,象征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4. 月:明亮,象征希望与美好。
  5. 花:生机,象征生活的繁盛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晴岚”指的是什么?
    A. 雨天的景象
    B. 晴朗的山峦
    C. 黑暗的天空

  2. “频来但觉如初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厌倦
    B. 新鲜感
    C.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华骖”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马车
    C. 一种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镃的《泛湖》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与互动,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孤独的内心世界。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自然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选》
  2. 《古代诗词解析》
  3. 《山水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