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
时间: 2025-01-27 03:18: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
七十年来又四年,雨声灯影故依然。
未收浮世风沤梦,尚了前生蠹简缘。
老学辛勤那有补,旧闻零落恐无传。
先师钵袋终当付,叹息谁能共著鞭?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七十年中,又过了四年,雨声和灯光依旧如昔。
我未能在浮华的世界中收获梦想,仍在了结前世的书简缘分。
老年时的学习辛勤努力又有何用,旧日的知识零落,恐怕再无传承。
先师的钵袋终究要交付,叹息间,谁能同我一起挥鞭?
注释:
- 戊午:即农历年,戊午年为60年一轮的干支纪年。
- 雨声灯影:指雨声和灯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浮世:指世俗生活,喻指繁华、浮躁的社会。
- 风沤梦:风沤指浮夸的梦境,暗示心中空虚的追求。
- 前生蠹简:前生的书简像虫子一样被侵蚀,象征知识的流失。
- 老学辛勤:老年时的学问和努力,感叹无用。
- 钵袋:指老师的教诲和知识。
- 著鞭:形容一起努力、奋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历史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以读书为乐,沉浸于知识的海洋中,感慨岁月流逝与学问的无奈。
诗歌鉴赏:
《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展现了陆游对自己晚年读书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陆游以“七十年来又四年”开篇,表明自己已步入古稀之年,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失落。接着,诗人描绘了在雨声灯影中读书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在他看来,尽管自身辛勤学习,但对浮世的梦想却未能实现,反而是对前生遗留书简的惋惜,流露出他对知识传承的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陆游更是直言老年的学习似乎再无补救,旧闻零落让他倍感无奈,知识的流失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或许难以传承。最后,诗人提到“先师钵袋终当付”,表达了他对老师教诲的感激与传承的责任感,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接续奋斗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学问的反思,展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老年诗人的深邃与睿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十年来又四年:经历七十载,岁月如梭,暗示时间的无情。
- 雨声灯影故依然:雨声和灯影依旧,展现了一种时光静止的氛围。
- 未收浮世风沤梦:浮世的梦未能收获,反映出对浮华虚无的感悟。
- 尚了前生蠹简缘:对前生文书的牵挂,表达对知识渊源的惋惜。
- 老学辛勤那有补:老年的努力似乎无济于事,感叹知识的匮乏。
- 旧闻零落恐无传:旧有的知识渐渐消逝,担忧传承的中断。
- 先师钵袋终当付:对老师教诲的归还,表达责任与感恩。
- 叹息谁能共著鞭:叹息中寻找可以一起奋斗的人,流露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雨声灯影”与“浮世风沤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前生蠹简”,用“蠹”比喻知识的腐蚀,形象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未”、“尚”、“老”、“旧”等词,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知识失传的忧虑和对个人努力的反思,表达了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声:象征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哀愁。
- 灯影: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求知的渴望。
- 浮世:喻指繁华的世俗生活,暗示人心的浮躁。
- 前生蠹简:象征知识的流失与对往昔的追忆。
- 钵袋:象征老师的教诲与知识的积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七十年来又四年”,表示诗人几岁了?
- A. 60岁
- B. 70岁
- C. 74岁
- D. 80岁
-
诗人对“浮世”的感受是?
- A. 热爱
- B. 失望
- C. 中立
- D. 幸福
-
“先师钵袋终当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愤怒
- B. 愧疚
- C. 感激
- D. 漠视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陆游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陆游的《戊午元日读书至夜分有感》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前者关注个人的孤独与知识传承,后者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生的无常,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