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道室书事
原文展示:
榻上一琴横,中函太古声。
丹砂烧已死,芝草种初生。
道胜魔军破,方灵疾竖平。
明朝有蜀使,细字报青城。
白话文翻译:
床上放着一把琴,琴中传来悠远的古音。
丹砂已经被烧尽,新的芝草也刚开始生长。
道教的正义已经战胜了魔军,神灵也迅速得到安宁。
明天将有蜀地的使者来,细细的字迹将会报到青城。
注释:
- 榻:床,古代一种床铺。
- 琴:古代乐器,象征文人雅趣。
- 丹砂:古代炼丹材料,常用于道教。
- 芝草:传说中的灵草,象征长生不老。
- 道:道教,代表正义与真理。
- 魔军:指邪恶势力,象征对正义的挑战。
- 蜀使:指来自蜀地的使者,可能与政治或文化交流相关。
- 青城: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圣地。
典故解析:
- 道教: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强调养生、长生不老和与自然和谐共处。
- 青城山:位于四川,是道教名山之一,象征着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 魔军:通常指代那些与道教信仰相对立的邪恶势力,在道教文化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四川人。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作品涉及政治、军事、历史、游记等多个方面,深具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的作品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道室书事》写于他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道室书事》以琴声、丹砂、芝草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歌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场景,床上的琴声仿佛带着古老的智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下来的“丹砂烧已死,芝草种初生”则寓意着一种循环与再生,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道教的胜利和魔军的破灭,传达了对正义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最后一句提到的蜀使,暗示着人际间的联系和文化的传播,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心。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中蕴含着对道教的崇敬与向往,形成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与陆游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背景密切相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榻上一琴横:床上横放着一把琴,暗示诗人热爱音乐和文化。
- 中函太古声:琴中传来的声音悠远,连接古老的智慧和文化。
- 丹砂烧已死:象征炼丹的过程已终止,寓意生命的一种结束。
- 芝草种初生:新的生命开始生长,象征希望与再生。
- 道胜魔军破:道教的力量战胜邪恶,象征正义的胜利。
- 方灵疾竖平:神灵得到安宁,寓意着内心的平和。
- 明朝有蜀使:预示着未来的来访,象征人际交往的希望。
- 细字报青城:细致的文字传递着信息,体现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丹砂烧已死”与“芝草种初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琴声比喻古老的智慧,芝草象征生命的再生。
- 象征:道教的胜利象征着正义,蜀使象征文化的交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热爱,传达了对正义与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体现了陆游在面对人生和社会时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琴:象征文化与修身养性。
- 丹砂: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
- 芝草:象征生命与再生。
- 魔军:象征邪恶与挑战。
- 蜀使:象征文化交流与人际关系。
- 青城:象征道教文化的圣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云南
C. 陕西
D. 江苏 -
“丹砂烧已死”中的“丹砂”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炼丹材料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的蜀使代表什么? A. 文化传承
B. 战争胜利
C. 自然风光
D. 道教信仰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陆游的《道室书事》与王维的《山中杂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超然生活的向往,但陆游更强调道教文化的影响,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集》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