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时间: 2025-02-04 15:43:22

一点瓜香破醉眠,误他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头玉井莲。

初喜晓光将莞尔,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樱核,蔌蔌声乾暮叶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点瓜香破醉眠,
误他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
化作垂头玉井莲。
初喜晓光将莞尔,
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樱核,
蔌蔌声乾暮叶边。

白话文翻译

一阵瓜香打断了我醉眼朦胧的睡眠,
让那些酒客白白流下了口水。
怎么那牛心李上的露珠,
竟然化作了低垂的玉井莲呢?
初见晨光,我不禁微笑,
却又因午后阴影而感到羞愧。
忽然看到金樱桃的果核吐出来,
在暮色中的叶子旁发出沙沙的声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瓜香:指瓜果的香气。
  • 牛心李:一种水果,外形像牛心,味道鲜美。
  • 玉井莲:指莲花,形态优美,通常与清雅相关。
  • 莞尔:微微一笑的样子。
  • 嫣然:美丽的样子。
  • 金樱核:金樱桃的果核。
  • 蔌蔌:形容沙沙的声音。
  • 乾暮:指干枯的夜晚。

典故解析

  • 牛心李的露珠:象征着清晨的生机与新鲜。
  • 玉井莲:借用莲花的形象,传达清雅和纯洁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婉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擅长写田园诗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前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感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诗人通过描写端午前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节日的期待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首句“一点瓜香破醉眠”直接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氛围,瓜香的气息唤醒了沉醉的诗人,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新鲜感。接下来的“误他酒客枉流涎”则将视角转向酒客,展现一种幽默感,同时也暗示了对酩酊状态的反思。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头玉井莲”这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晨露珠在阳光下的变化,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对生命脆弱与美好的思考。接下来的“初喜晓光将莞尔,竟羞午影不嫣然”则表达了诗人在晨光中初见的愉悦与随之而来的羞涩,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两句“忽看吐下金樱核,蔌蔌声乾暮叶边”以金樱桃的果核作为结束,声响与暮色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动静相宜、诗意盎然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点瓜香破醉眠”:瓜香唤醒了醉梦,传达了清晨的生机。
  2. “误他酒客枉流涎”:酒客因香味流涎,反映出醉酒后的惆怅。
  3. “如何滴露牛心李”:描绘露珠在果实上的美丽。
  4. “化作垂头玉井莲”:露珠与莲花的形象融合,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5. “初喜晓光将莞尔”:晨光初现,诗人感到快乐。
  6. “竟羞午影不嫣然”:午后的阴影让人感到羞愧,暗示对生活的反思。
  7. “忽看吐下金樱核”:金樱桃的果核吐出,体现自然的生动。
  8. “蔌蔌声乾暮叶边”:声音与暮色结合,形成诗的结尾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牛心李”与“玉井莲”,通过具体物象传达抽象情感。
  • 拟人:露珠与莲花的结合,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上下句对照,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敏感,突出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瓜香:象征生活的美好与丰收。
  • 牛心李:代表自然的丰盈与甜美。
  • 玉井莲:象征清雅、纯净的美。
  • 金樱核:代表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声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牛心李”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
    A. 苹果
    B. 李子
    C. 香蕉
    D. 橘子

  2. “初喜晓光将莞尔”中的“莞尔”是什么意思?
    A. 哭泣
    B. 微笑
    C. 叹息
    D. 震惊

  3. 此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生命力
    B. 酒醉的悲哀
    C. 端午节的庆祝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写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与李白《将进酒》:前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生活的美好,后者则通过豪放的酒宴描绘人生的畅快。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