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寄萧立》
时间: 2025-01-26 03:3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上寄萧立
独孤及 〔唐代〕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
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
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
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
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
白话文翻译
北风刮过边塞,草木被剪得光秃秃的,寒露在夜里结成霜。一路走到海岸,思乡之情在暮色中愈发浓烈。驿楼上眺望千里远方,抬头望去辽阔的海岸线。远处的海洋连着荒凉的天地,广袤的平原一直延伸到天边。旧国的景象只在梦中出现,故友们又何能相见?相隔太远,约定的相会却被风阻隔,时光荏苒,泪水成雨。海的西面望着京口,彼此相隔如同天的尽头。在孤独的居所中度过秋天,再次相视而笑,不知何时能再相见。日头在南方的视野中渐渐消失,只有飞鸟在空中无声滑落。音信难以得知,如何才能慰藉心中的饥渴?
注释
-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西北风。
- 塞草:边塞的草,意指边疆荒凉之处的植被。
- 瀛壖:指海的边缘,体现出诗人行旅的艰辛。
- 辽碣:辽阔的海岸线。
- 契阔:指彼此相隔很远。
- 音尘:指音信,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独孤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作品反映出游子的思乡情怀及对友人的思念,风格多表现出浓烈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海上寄萧立》是诗人在旅途中写给友人萧立的诗作,描绘了他在海上漂泊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离别情绪。
诗歌鉴赏
《海上寄萧立》描绘了诗人在海上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对故土和朋友的无限思念。开篇用“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二句,描绘出北风凛冽、寒露凝结的边塞景象,既营造了冷峻的外部环境,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随着诗意的展开,“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句中,诗人已走到海岸,乡愁愈发浓烈,带有淡淡的忧伤。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中,望远的景象与思念的情感交融,诗人透过辽阔的海岸线,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接下来的“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则展现了大海的广阔和荒凉,象征着孤独的境遇和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以“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作结,直白而深刻地表达了与友人音信难通的无奈与渴望。此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渗透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诗人对友情与故乡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朔风剪塞草:北风刮过边塞,草木凋零。
- 寒露日夜结:寒露在夜里结成霜,夜晚更显寒冷。
- 行行到瀛壖:一路走到海边,心中思乡之情愈加浓烈。
- 归思生暮节:思乡的情感在傍晚时分愈发强烈。
- 驿楼见万里:在驿楼上望见远方,心中思绪万千。
- 延首望辽碣:抬头望去辽阔的海岸线,心中感慨万千。
- 远海入大荒:远处的海洋与荒凉的天地相接。
- 平芜际穷发:广袤的平原延伸到天边,景象苍茫。
- 旧国在梦想:故乡的景象只在梦中出现。
- 故人胡且越:故友又何能相见,令人惆怅。
- 契阔阻风期:相隔太远,约定的相会受阻。
- 荏苒成雨别:时光流逝,别离之苦如雨般涌来。
- 海西望京口:海的西面望向京口,彼此相隔遥远。
- 两地各天末:两地如同天的尽头,隔得如此遥远。
- 索居动经秋:在孤独的居所中度过秋天,心中无比孤寂。
- 再笑知曷月:再次相视而笑,却不知何时能再见。
- 日南望中尽:日头在南方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 唯见飞鸟灭:只有飞鸟在空中无声滑落,令人心痛。
- 音尘未易得:音信难以得知,心中焦急。
- 何由慰饥渴:如何才能慰藉心中的饥渴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信比作饥渴,表现出内心的迫切。
- 对仗:如“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飞鸟”,象征着自由与失去,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浓烈的游子心态和人世间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北风: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寒露: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冷清的环境。
- 海洋:广阔而荒凉,象征着诗人的心境与思乡之情。
- 飞鸟:自由而无拘,反映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朔风”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风?
- A. 东风
- B. 南风
- C. 北风
- D. 西风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主要是在何时表现得最强烈?
- A. 清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深夜
-
诗中提到的“音尘未易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 A. 食物
- B. 财富
- C. 友人的消息
- D. 自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答案
- C. 北风
- C. 傍晚
- C. 友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