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时间: 2025-01-11 13:02: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白话文翻译:
万山苍翠,双溪流水清澈。
这样的景色,已经符合东山的趣味,更何况现在是江南的秋天。
白露时节,天地间一片肃穆,黄花盛开的门馆显得幽静。
山公惜惜这美丽的景色,愿意为美酒留住时光。
五匹马照耀着池塘,悠扬的琴声催促着酒宴的欢庆。
迎风而立,佩戴孟嘉的帽子,兴致勃勃地乘坐李膺的船。
眺望远方,俯瞰千古,想高歌唱出心中的忧愁。
难道让永和的人独自享受山阴的游乐?
注释:
- 万峰:众多的山峰。
- 苍翠:青翠的颜色。
- 双溪:两条溪流。
- 已符:已经符合。
- 东山:指东山的隐逸生活。
- 白露:秋季节气之一,象征着寒意的来临。
- 幽:幽静,安静。
- 山公:指陶渊明,常与山水相伴。
- 芳樽:美酒。
- 五马:指五匹马,象征气派与欢庆。
- 孟嘉:孟郊,诗人,因其头戴的帽子而闻名。
- 李膺:古代文人,常与游船相关联。
- 骋望:放眼远望。
- 永和人:指的是永和县的人,隐喻不羡慕他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独孤及,字子恭,唐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涉及山水、田园,表现出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反映了诗人在美丽的秋天,与友人一同饮酒赏景的愉悦心情,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自然美景与人际交往的乐趣,充满了浓郁的秋意和深厚的友谊。开篇以“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展现出江南秋天的秀丽景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接着,诗人将个人的心境与自然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东山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生的哲理:在繁华与宁静之间,如何选择生活的态度。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时节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黄花的幽静与白露的肃穆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诗中提到的“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不仅表达了对美景的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友情的重视。
全诗在欢快的氛围中,穿插着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最后一句“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则表达了对共赏美景的渴望,既是对友人的召唤,也流露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描述了山峰和溪流的美丽景色。
-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提到东山的隐逸生活,强调现在的时节更具吸引力。
-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描绘了秋天的肃穆与黄花的静谧。
-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山公(陶渊明)对美景的珍惜,愿意停留享受美酒。
-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欢庆的场景,表现出热闹的酒宴。
-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诗人兴致勃勃,佩戴孟嘉的帽子出游。
-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放眼历史,想高歌表达内心的忧愁。
-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希望与友人共同分享美丽的山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诗人的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主题在于欣赏自然之美、珍惜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欢庆场景,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苍翠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高远与宁静。
- 清浅的溪流:流动的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变化。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生命的美好。
- 芳樽:象征着友情与欢庆的气氛。
- 孟嘉帽与李膺舟: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风范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A. 白露
B. 立秋
C. 冬至
D. 春分 -
诗中“山公”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爱情
B. 友情与自然
C. 战争
D. 诗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感伤。
- 王维《山居秋暝》:与本诗相似,描绘自然景色,但情感更为内敛、沉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