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何十五》
时间: 2025-02-04 16:2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何十五
李石 〔宋代〕
修程云水绕苍茫,
马上春风薜荔香。
此去鸡豚思旧社,
且凭鱼雁到他乡。
穷途逼仄风波恶,
客路消磨岁月长。
别后空阶闻夜雨,
令人还忆水曹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告别朋友何十五时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诗中描绘了云水环绕的广阔景象,春风带来的薜荔花香扑鼻而来。即将离开时,心中对老朋友和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希望通过鱼雁的信使传递情感。面对艰难的旅途,时间在飘逝中悄然流逝。别后,夜雨打在空荡荡的台阶上,使人更加怀念昔日的友人水曹郎。
注释:
字词注释:
- 修程:修行的路程。
- 云水:形容苍茫的山水景象。
- 薜荔香:春风中带来的薜荔花的香气。
- 鸡豚:鸡和猪,指代家庭的生活。
- 鱼雁:鱼和雁,古时用作传递消息的信使。
- 穷途逼仄:形容旅途艰难狭窄。
- 消磨岁月:在漫长的旅途中消耗时间。
- 空阶:空荡的台阶,暗示孤独。
- 夜雨:夜晚的雨声,令人思念。
典故解析:
- 鱼雁:古代用鱼和雁作为信使,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 水曹郎: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爱人,具体指代不详,但可见其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石,宋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在诗歌创作中常融入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切思考。
创作背景:
《留别何十五》写于作者告别好友何十五之际,表现了离别的怅惘与对友谊的珍视。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正是友人相聚的良机,但因缘故不得不分离,诗中流露出浓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留别何十五》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离别诗,作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切的情感交融,展现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对未来的无奈与忧虑。诗的开篇以“修程云水绕苍茫”引入,给人一种广阔而自由的意境,仿佛在描绘着作者即将踏上的旅程。接着,春风中飘来的“薜荔香”不仅增添了自然的美感,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惆怅。
“此去鸡豚思旧社”,让人意识到离乡背井的孤独与思念,鸡豚作为家庭的象征,暗示着对昔日生活的怀念。接下来的“且凭鱼雁到他乡”,则表达了希望通过信使传达情感的愿望,生动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与祝福,也有对未来旅途的无奈与惆怅。后两句“别后空阶闻夜雨,令人还忆水曹郎”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空荡的台阶伴随着夜雨的声音,令人更加怀念和思念昔日的欢聚时光,展现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程云水绕苍茫:开首描绘旅程,云水环绕,营造出一种渺小与广阔的对比。
- 马上春风薜荔香:春风中传来的香气,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气息。
- 此去鸡豚思旧社:离开故乡,心中对鸡豚的思念,代表着对家庭的眷恋。
- 且凭鱼雁到他乡:希望用鱼雁传递情感,体现对友人的思念。
- 穷途逼仄风波恶:表达对旅途艰难的无奈与不安。
- 客路消磨岁月长:在漫长的旅途中,时间如白驹过隙,感慨岁月的流逝。
- 别后空阶闻夜雨:离别后,夜雨打在空荡的台阶上,增添了孤独感。
- 令人还忆水曹郎:夜雨的声音使人更想念旧友,情感达到了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云水环绕,形象生动。
- 拟人:夜雨“闻”的方式,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旅途的忧虑,体现了人际情感的深厚与人生旅途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水:象征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旅途。
- 薜荔香: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鸡豚:家庭的象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鱼雁:信使,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夜雨:孤独与思念的象征,增添了离别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石
C. 杜甫 -
“鱼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传递消息的信使
B. 自然的景象
C. 生活的安逸 -
诗中提到的“鸡豚”指代?
A. 朋友
B. 家庭生活
C. 旅途的艰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 《凉州词》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离别的情感,语言豪放,意境开阔。
- 王之涣的《凉州词》则侧重于对边疆壮丽景色的描绘,情感相对直接,表现出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诗词解析与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留别何十五》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