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四首》

时间: 2025-01-22 16:29:21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收者易,见者难。

见者易,用则难。

见得用得,二无两般。

閒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收者易,见者难。见者易,用则难。见得用得,二无两般。閒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

白话文翻译:

摩尼珠,世人难以识别,只有如来佛在其藏中亲自收纳。收纳的容易,见到的却难。虽然见到的容易,但使用起来却不简单。若能见到并使用,那便是两者合一。闲暇时拿起一支笛子,在夜深时分吹奏,声音穿过汨罗湾。

注释:

  • 摩尼珠:一种具有神秘力量的珠宝,常在佛教中象征真理或智慧。
  • 如来:指佛陀,意为“如实而来”,代表真理的显现。
  • 汨罗湾:古地名,传说屈原投江自尽之处,象征悲哀与思念。
  • 收者易,见者难:收得摩尼珠容易,但看到它的真相却不容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演,宋代著名僧人和诗人,精通佛学,诗风清新脱俗,常用诗歌抒发对人生与佛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宗教思想与文人情怀交织,诗人通过摩尼珠的象征,表达对真理的追求与内心的思索。

诗歌鉴赏:

《颂古二十四首》中的这首诗运用了佛教哲理,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提到的“摩尼珠”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收”与“见”的对比,探讨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诗的最后一句“闲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个人的情感与孤独,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屈原的怀念与共鸣。

这首诗不仅涉及佛教深邃的思想,也渗透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反思。通过简单的意象,诗人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摩尼珠,人不识:指摩尼珠的珍贵与稀有,世人无法识别其真正价值。
  2. 如来藏里亲收得:只有佛陀才能收纳和理解它的真义,体现了对佛教智慧的信仰。
  3. 收者易,见者难:强调了领悟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真正理解并不容易。
  4. 见者易,用则难:即使看到了真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却是困难的。
  5. 见得用得,二无两般:若能同时见到与使用,便能达到真理的合一。
  6. 閒把一枝归去笛,夜深吹过汨罗湾:最后的意象将思绪带回个人的情感,抒发孤独与对历史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摩尼珠比喻智慧与真理。
  • 对仗:如“收者易,见者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与哲理性。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探讨真理的理解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以及诗人追寻智慧与内心情感的表达。通过摩尼珠的象征,诗人传达了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与对人世间复杂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摩尼珠:象征智慧与真理。
  • 如来:代表佛教的至高智慧。
  • 汨罗湾:历史与情感的交汇点,寄托了对屈原的怀念与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摩尼珠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真理与智慧
    • C. 友谊
    • D. 权力
  2. 诗中提到的“如来”指的是谁?

    • A. 教师
    • B. 佛陀
    • C. 皇帝
    • D. 诗人
  3. “收者易,见者难”的意思是什么?

    • A. 收集容易,理解困难
    • B. 收集困难,理解容易
    • C. 二者都容易
    • D. 二者都困难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颂古二十四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哲理思考,而后者则注重景色描绘与情感流露。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