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淮新月浸微波,曾咽当年玉树歌。双阙荒凉山鸟至,六朝烟霭寺僧多。桃迎渡口春无限,蘋采江南晚奈何。莫把须眉倚红粉,酒楼高绝客颜酡。
白话文翻译:
秦淮河畔新月浸入微波中,曾经咽下了那年唱的玉树歌。双阙已显得荒凉,山鸟翱翔而至,六朝的烟霭中寺庙里的僧人也渐渐增多。桃花在渡口迎接春天的无限生机,江南的水草晚时分又该如何呢?不要把须眉倚靠在红粉之上,酒楼之高使客人面色酡红。
注释:
字词注释:
- 秦淮:指秦淮河,位于南京,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河。
- 新月:指新月亮,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微波:指水面上轻微的波纹,描绘宁静的夜景。
- 玉树歌:典出《红楼梦》,象征着美好的青春和歌声。
- 双阙:指南京的双阙,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代表了南京的繁荣。
- 桃迎:桃花盛开,象征春天的到来。
- 蘋采:指水草,代表江南水乡的景色。
- 红粉:指美人,象征美女的娇艳。
典故解析:
- 玉树歌:源自古代文人雅士的吟唱,代表了繁华的过往。
- 六朝:指六个朝代的历史,象征着南京的文化底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创作背景:
《金陵》一诗写于作者游览南京时,表达了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怀念与感慨,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使其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不失个人色彩。
诗歌鉴赏:
《金陵》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的美丽夜景,勾画出一个充满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画面。诗的开篇以“秦淮新月浸微波”引入,清丽的月光映照在河面上,令人感受到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作者提到“曾咽当年玉树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青春往事的怀念,也暗示着历史的流逝与无常。
“双阙荒凉山鸟至,六朝烟霭寺僧多”展现了历史遗迹的凋零与山水的变迁,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诗中“桃迎渡口春无限,蘋采江南晚奈何”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又带有一丝惆怅,似乎在感叹春光易逝。
最后一句“莫把须眉倚红粉,酒楼高绝客颜酡”则转向现实,劝诫人们不要沉迷于虚华的表象,反而要珍惜当下。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秦淮新月浸微波:描绘了秦淮河上宁静的夜晚,月亮的倒影与波光相映成趣。
- 曾咽当年玉树歌:回忆起往日那美好的歌声,暗含对过去岁月的怀念。
- 双阙荒凉山鸟至:用双阙的荒凉来反映历史的变迁,山鸟的到来增添了一抹生动。
- 六朝烟霭寺僧多:六朝的烟雾缭绕,寺庙中的僧人似乎在静静守望历史。
- 桃迎渡口春无限:桃花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生命的延续。
- 蘋采江南晚奈何:江南的水草在晚风中轻轻摇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奈。
- 莫把须眉倚红粉:劝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外表的美丽。
- 酒楼高绝客颜酡:酒楼的高处,客人的脸上流露出醉意,展现了与历史的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迎”比喻春天的到来,富有生机。
- 拟人:如“烟霭寺僧多”,将烟霭与僧人结合,表现人文气息。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仗,如“桃迎渡口春无限,蘋采江南晚奈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历史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月: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微波:象征宁静与柔和的环境。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
- 酒楼:象征人情世故与繁华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陵》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子升
C. 杜甫 -
“秦淮新月浸微波”描绘的是哪个地方的景色? A. 长江
B. 秦淮河
C. 黄河 -
“莫把须眉倚红粉”劝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什么? A. 朋友
B. 外表的美丽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江南春绝句》:杜甫
诗词对比:
《金陵》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但《金陵》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夜泊牛渚怀古》则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与英雄的追忆。两首诗虽然主题相近,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却大相径庭。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